第三十二章、倒大樹北庭分裂(1 / 3)

詩曰:

六方五國各交兵,遍地烽煙滅人煙。

更無桃源可避秦,空有林泉難修仙。

大浪裹挾皆戰士,魚龍混雜俱招賢。

張猛宋義來投奔,詩劍詩君笑開顏。

杜懷彪大勝仲而要,奪了老虎口,又收了五萬降兵,自然是心情振奮,就要著手攻打大刀閣。

大刀閣地勢,形如大刀,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地,為此,杜懷彪苦思破敵奪關之計。

那邊仲而要敗報送達灶王山前線仲方英手裏,仲方英怒氣勃然發作:

“這邊杜龍杜虎擋住本相國,那邊杜懷彪又奪了我老虎口要隘!可恨!

來人哪,給本相傳令寧誠將軍,令他兵出天寧關,攻打清流關!我軍三路攻擊,不信他杜懷彪還能撐得住!”

仲方英本是文官,憑官場運作爬上柱公之位的,論官場爭鬥,的確是有一手的,但到了軍事相爭方麵,就不是行家裏手了。

仲方英三路進攻之計本也沒錯,可是,這三路,都被杜懷彪料著了,杜懷彪也早有準備。自然地,雙方戰事膠著,仲方英短期內打不下,又擔心南平國大西國來犯,就有了一種焦頭爛額的感覺。

就有仲方英所拉攏的謀士獻計道:“主公,我們可以留下部分人馬在此地佯攻,主公卻領大軍,繞道北原州,先占鳳凰坡,再奪黑水關,攻打大豐州,抄他杜懷彪的後路。”

正說話之際,有探馬來報,聽說灶王山西有一條小路,可以偷過此山,轉到山後就是大豐州。

於是仲方英當即選了大將江東文、江東武兄弟二人,領五萬忠州皇家禁衛軍,留在此地攻擊,並要求他兄弟尋機走灶王山西麵小路,繞道灶王山後攻擊。

仲方英自己,則從謀士之言,領十萬皇家禁衛軍,繞道北原州,來占鳳凰坡。

仲方英大軍剛剛到達北原州,就聽探馬報告說杜懷彪早已增兵防守黑水關,並且奪了鳳凰坡,武思思戰死。

仲方英聽了,不由得大怒!

恰恰此時有兩道惡訊傳來!

先一個是,仲方英派出的使者,被滯留在順義州,今天自順義州回來,報稱李詩劍不從朝廷任命,要自立汗國。

仲方英聽了,便添怒氣,心火上漲;

不料又一個消息是,自己留在灶王山的部隊,江東武領兵一萬,從那小路偷過灶王山時,那杜龍杜虎早有防備,結果江東武並那一萬人馬是片甲無歸!如今杜龍杜虎反攻,江東文請求援軍。

仲方英怒氣更甚,正要怒聲喝罵,卻是一時間,怒氣填堵,就覺得胸口疼痛,甚是厲害;再接著就天旋地轉,倒地不起!

這世上凡人,任你武功多高,文采多美,你可以勝過張三勝過李四,甚至可以勝過所有人,但總有一人你勝不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那閻王老子。

仲方英本已是年高之人,這行軍打仗又不同於官場爭鬥,於是乎,在北原州赤鬆縣境內,被這一連三道惡訊氣倒。

當時病重,仲方英來不及多做安排,就熄火了。按照隨軍太醫的話來講,叫做因怒猝死,死於心梗之症。

仲方英猝死,北庭軍如倒了大樹的猢猻——

江東文投降了杜龍杜虎;

中軍大將皇甫俊友乘機奪權,據天同府、靖州、兩京關、天寧府和天寧關,殺了小汗皇武獻,自立大通汗國,號大通汗皇;

仲方英之子仲而要於是遷老巢到定邊州以避杜懷彪鋒芒;

其餘青州、大湖州不知所歸,其州府長官名義上歸附大通汗國,實則各自為政。

那仲方英部將寧誠與冉雄聽說仲方英身死,皇甫俊友反叛並自立大通汗國,進退失據之際,於是就棄了大軍,悄悄離開前線,潛入定邊州,來投仲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