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劍聽了,哈哈大笑:“這匹馬,是我從東庭軍中杜猛那裏奪來的——張三哥,我看你雙錘足有一百五十斤,估計尋常戰馬,難以馱負你作戰,不如,我不把這火雲駒送給你,望三哥不要推辭!”
張猛聽了,大吃一驚:“我主汗皇,末將隻是隨口評說,並無索要之意!”
李詩劍笑道:“張三哥,這匹馬是為本汗皇之賞賜,莫非你還不要麼?”
張猛聽了,就說道:“我主汗皇,末將未立寸功,豈可受賞?”
李詩劍道:“以三哥天下第二的名頭,投入我軍,憑這個影響就足以受這賞賜了!”
於是張猛跪下叩頭謝恩。李詩劍拉起他來,向他說道:“君臣之禮固然不可免,但此時我們是兄弟相交,隻講朋友之誼,不論君臣大禮。”
張猛聽了,感動得幾乎落淚!徐文虎自不必說,宋義也是十分感慨:看來投奔李詩劍,真是對了!
第二天,平安州內,李詩劍聚眾將議事。
宋義、徐文虎、張猛三人說的是:以一路行經大湖州所見,大湖州守將無能,貪欲無度,民怨沸騰,主張盡快打下大湖州。
正商議時有探馬來報:
楊清才兩路進犯!
一路是楊清才部將萬俟鬆進犯順義州景縣,李詩君調了田夢常與常勝回來,並親自領五萬人馬前去救援;
另一路是李清才本人領十二萬人馬,兵出倒馬州,攻打上關縣,上關縣柳無名與衛信才五千人馬,急報求援!
李詩君聽了,叫過一將,名叫林珙,就任命他為西征軍統帥,領五萬人馬出發,令徐文虎為副將,張猛作先鋒,攻打大湖州。
徐文虎聽了,問李詩劍道:“汗皇師弟,這林珙是什麼厲害角色,選他作西征軍統帥?況且此時也不宜分兵呀!”
李詩劍道:“師兄,大湖州不可不取,上關縣我自己去救。至於選林珙為西征之帥,林珙是我練兵選將時挑選出來的,在三論練兵中,他的表現非常優秀。
論兵法,此人熟讀《鬥兵法書》;論戰術,此人精通《鬥陣法書》;這林珙也頗有勇武,使一柄大砍刀,重五十四斤,尋常武將,不是他對手;他頗有謀略,性情沉穩,是個帥才。
我今日任命他作統帥,正是進一步培養之意,還望師兄你多多指點他!”
李詩劍又向林珙道:“林將軍,我師兄不是輕視你,而是關注我軍安全。”
林珙向徐文虎施禮,徐文虎也謙遜一番。
徐文虎又向李詩劍說道:“汗皇師弟,自來培養人才,決定一國興衰,汗皇師弟你不如開辦兵校,或設講訓營,專門挑選有希望的下級軍官士兵來學習,怎麼樣?”
李詩劍聽了,大為高興,說道:“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隻是沒有考慮成熟。師兄能作此想,那麼,西征大湖州歸來,就請師兄主持此事,怎麼樣?”
徐文虎道:“好!”
於是,西征軍五萬人馬,就在林珙、徐文虎統領下,有先鋒張猛開道,一路往大湖州進發。
原來,李詩劍早已任命李詩君為征北軍統帥,領五萬人馬,準備進擊張友三,不料張友三被楊清才吞並,那大名州、倒馬州、大興州三州入了楊清才囊中。
楊清才探知李詩劍要對己方動兵,就來個先下手為強,先行攻打順義州之要地景縣和上關縣。
李詩劍安排好了西征軍,手中可用之兵,駐防各地者共近三萬人,而可用之機動兵力,也隻是二萬人罷了。
李詩劍就留李運航、陳誌元、朱武、安公子明等人守平安州,親領這二萬機動之兵,帶領文子明、燕君平、宋義、紀小虎、楊燦、張立等人出兵救援上關縣。
李詩劍二萬人馬來到上關縣,離城二十裏下寨。此時上關縣已被楊清才十二萬人馬團團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