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毒舌氣暈楊清才(2 / 3)

李詩劍大軍圍定灰縣,就下令鳴金收兵。宋義與文子明都來請罪。

李詩劍道:“你們不聽我號令,擅自進擊灰縣,亂了我的計劃。須知你們插在灰縣與黃州之間不動,那楊清才就不敢棄黃州而逃!”

宋義道:“我主汗皇,此事錯在末將,當時末將意圖速戰速勝,拿下灰縣,截斷楊清才後路,不想是末將輕敵了,那王漢與馬銘守得十分嚴密——與文軍師全無幹係。請我主汗皇治罪!”

李詩劍道:“此事你我都有過失。你雖是有過,卻也是因為我戰前沒有把作戰意圖完全告知你們。

這一仗打下來,我軍圍困了楊清才於灰縣,不出數日就可以全勝,但今天一戰,勝也並不可喜:

自三十裏堡到這灰縣,一路上鮮血浴地,死屍相枕。敵我雙方,傷亡總數,隻怕是不下於三萬。

雖然傷亡的多是楊清才之兵,但這些人,戰後若是能活下來,也不過是回家種地,做我太平汗國的百姓罷了。

況且目前國家四分五裂,到處開戰,百姓遭殃,許多村莊,都是十室九空呀,沒有人口,哪裏還有什麼江山社稷、太平盛世?我還想著,下一步,我太平汗國轄境內,要鼓勵生育,以增加人口呢!

——宋將軍,希望你明白這個道理,今後作戰,務心在意!”

宋義與文子明聽了,都道:“我主汗皇又要取勝,又要減少殺戮,真是仁慈啊!我們知錯了也受教了!”

帳下眾將也都道:“我主汗皇,仁心仁術,不願殺戮,萬民之福!”

李詩劍笑道:“諸位,三軍鬥於野,混亂相攻,就算取勝,傷亡也大,能多用計時多用計,能少殺戮時少殺戮,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

李詩劍這一番話,本就是為著讓眾將明白。此時眾將聽了,都是低頭思考,怎樣才能既打下灰縣,又把減少傷亡到最小。聽汗皇意思,連敵兵的傷亡都要讓他盡可能地少呀,這可不是難為死人了也麼哥嘛!

李詩劍笑道:“諸位都能努力思考如何用計,這是一個好事啊!”

說到這裏,李詩劍向衛兵命令道:“把楊清才家眷與軍師伏立明給我押入大帳來!”

衛兵答了一聲“是!”就去傳令,不一會兒,楊清才家眷並伏立明都被押到。

楊清才家眷,共有其老母、一妻一妾,二子三女,共八人,其子女中,歲數大點兒的三個多是楊清才正妻所生,最大的二十歲,歲數小點兒幾個的是楊清才之妾所生,最小的才五歲。

這一家八口被押上來時,都道是死期到了,一個個慘不忍睹。就連那五歲小兒,尚不知世事,也是一臉畏懼,驚慌啼哭,還邊哭邊喊:“阿媽,我不想死!”

李詩劍道:“給楊清才家眷人等鬆綁!”

於是自有衛兵為楊家人鬆綁。李詩劍又道:“李詩龍何在?”

李詩龍趕緊出列道:“我主汗皇,末將在此!”

李詩劍道:“你安排人,伺候楊清才家人先去洗浴,再安排他們吃飯。”

李詩龍道:“我主汗皇,我軍將士死拚血殺,汗皇您是親自衝陣,破了敵陣,才抓住了他們,我軍將士不知有多少人死於三十裏堡一戰,為何汗皇如此優待他們?末將縱然聽從這條命令,心裏卻也不服!”

李詩劍道:“我也知這一戰我軍傷亡不小,但是他們,不過是老弱婦孺,將來也都是我太平汗國子民——何況優待他們,更有利於讓楊清才認可我們,投降我們,減少作戰傷亡啊!”

李詩龍這才沒了言語,帶了楊清才家眷去作安排去了。

李詩劍又向伏立明道:“伏參議,當日在山穀路上,賈謀遠參軍寧可自殺,也不投降,他的死,實令我李詩劍遺憾。

若是他不死,將來我太平汗國治理天下之際,難道不需要他那樣的人才嗎?伏參議,你投降吧!”

伏立明道:“賈參議是我伏立明的榜樣!他能忠於天王,寧死不降,難道我伏立明就是貪生怕死之人?太平汗皇,你雖是仁心仁德,但是,伏立明不降,請速斬伏某人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