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兵臨城下敗已定,主將猶然不投降。
徒抱英雄衝天誌,哪知運命透心涼。
三軍無心作鬥士,渠帥有誌空剛強。
心理戰上更無措,不如回家種黃粱。
車輪能轉,就在於它有根車軸,這車輪陣,伏立明一軍就是陣軸,此時李詩劍識透此陣之理,馬到陣中,衝開護衛之兵,就來捉拿伏立明。
伏立明一見張八身亡,李九落馬,楊進敗退,阮庭轉瞬變成了“空手道”將軍,而李詩劍卻如旋風一般衝來,當時竭力喝道:“中軍勇士們,拿下李詩劍啊!”
然而這些中軍親衛,根本擋不住李詩劍。然而伏立明既有命令,哪裏好退縮?隻見他們是進一步退兩步,抖抖縮縮。
李詩劍哪裏管得了敵兵是進是退?當務之急,是擒賊擒王,盡快拿住伏立明!
李詩劍大喝攻擊,一杆大槍舞動起來,但見槍影不見人,周身上下,如包裹在槍影當中,又似梨花繞身,片片生寒。
然而,在伏立明的命令之下,這些中軍衛兵,也是無處可退,就如一堵人肉之牆,擋著李詩劍,任由殺戮。
李詩劍一看,這可不是個頭緒啊,越是拖延,敵軍越接近灰縣;越是拖延,傷亡也越大呀!
伏立明早已後退,令左右親衛往前擁堵李詩劍。於是,這人肉城牆,越來越厚。
李詩劍剛剛數息之間戰敗四將,聲威逼人。大喝道:“你們都要這樣送死嗎?”
人肉城牆,在這一喝之後,略有鬆動。李詩劍趁機再往前衝,一時間,血染征袍!
李詩劍見人牆猶在,當即思得一計——
李詩劍見伏立明所乘騎之馬是上品好馬,隻在人堆裏打轉,不能馳驟,就借馬往前衝之勢,把大將往地麵一拄,當作撐竿,人卻是騰空飛起,越過人牆,要落到伏立明馬背上。
伏立明聽得眾軍驚呼,回頭一看,就見李詩劍如大鷹似流星,向自己一人一騎急飛而至!
此時中軍車輪圓陣已亂,伏立明一見情況不妙,就要逃走,然而在大軍圓陣之中,又能逃到哪裏?
伏立明馬上加鞭,卻無法遠避,隻好原地繞圈子。李詩劍落下來時,恰恰就落在伏立明馬屁股後麵。
李詩劍一見沒能落到馬背上,抬手一把抓住馬尾巴,向前一縱身,躍上了馬背,正好把伏立明抱在懷中。
一般武將在這種情況下,都難逃被李詩劍生擒的結局,伏立明隻是個文官,哪裏有反抗之力?李詩劍左臂用力,就將伏立明挾住,右手揮槍橫掃,將靠近自己的敵兵掃開,大喝道:
“伏立明已經就擒,爾等還不快快投降!”
這車輪陣失了軸,當時就亂了套數,李詩劍之兵一擁而上,伏立明諸軍大亂,投降者是那麼地多,逃脫的是沒有幾個!
此時,伏立明所領這支軍隊,已經運動到了三十裏堡西五裏多了,可見此陣的確不凡。
——這邊李詩劍大勝,那邊灰縣城中,楊清才已經勝了太平軍,與守軍王漢馬銘彙合,進入了灰縣城中。
宋義、文子明、衛信、楊榮四將,派人將失利之情報給李詩劍,李詩劍聽了,留下高遠、秦遠二將,押送俘虜回黃州,交給燕君平整頓;
又令親衛統將繆輝、李詩龍二人,著意看押伏立明與楊清才家眷,跟隨大軍往灰縣來;
李詩劍自己,親自率領大軍,急忙出發,先往灰縣急行。
卻說楊清才到了灰縣城中,與王漢、馬銘二將共同抵抗城外太平軍攻擊。
楊清才正在城門望樓上指揮作戰,突然有探馬來報:
左軍參議伏軍師所率領的中後二軍都陷入了包圍,全軍潰敗投降,軍師伏參議本人也被李詩劍生擒了!
楊清才聽了,大驚失色,歎道:“倒馬州一敗失了賈參議,如今又失了伏參議!我如今竟是左膀右臂皆失!老天啊老天,這不是要殺我楊清才嗎?”
楊清才此時六神無主:究竟是投奔杜懷彪呢還是跟李詩劍拚死到底呢?
楊清才遲疑不決之際,隻見遠方塵土飛揚,不多時,就見黑壓壓一片都是人頭,再看去,李詩劍大軍已經包圍了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