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四君子竟然是聯合起來,“一致對外”,共同對付柴俊謀。他四個是天天在唐自榮麵前說柴俊謀與二皇子圖謀,要扶二皇子做大西國汗皇太子。
唐自榮雖然優待柴俊謀,但這謀士參與汗皇太子之位的爭奪,就犯了皇家忌諱了。
柴俊謀被他四君子坑陷,等到發覺時,風頭已經不妙,於是柴俊謀含恨逃出大西國,發誓要報複。
恰恰大西國攻打皇甫俊友的大通汗國,於是柴俊謀就投奔了過來,欲借皇甫俊友之手報複。
柴俊謀本來對大西國情況頗有了解,再加上此人也的確是廣有謀略,一時間,竟輔助皇甫俊友與大西國在靖州、金門州與天同府交界一帶,雙方打了個難分難解。
此時天同府之西塞關上,皇甫俊友憂心忡忡地向柴俊謀問道:“柴軍師,那太平汗國,兵發南北兩路,一路攻打我大林州,一路出大湖州,竟有與大西國聯合進攻我軍之勢,孤當怎麼辦是好呢?”
柴俊謀道:“我主汗皇不必憂慮。太平軍北路大軍若打下大林州,必然就對杜懷彪的平林州形成兩麵包圍的態勢。臣料杜懷彪必然不樂意看到這一點。
我主汗皇當初曾經跟他杜懷彪同殿稱臣。故舊之情,總還是有的吧?我主汗皇可以派人與杜懷彪結盟,那麼,杜懷彪必然會同意,必然會對太平軍有所動作。
太平軍李詩劍也不是不可以算計的。他這一路兵,要攻下大林州後,才能攻打天寧府,而且必然得走清流關、天寧關。清流關現有杜懷彪大將呂岩把守。我軍隻須加強天寧關防守即可。
至於南麵一路太平軍,我們重點防守住南塞關與大龍湖各隘口即可。”
皇甫俊友聽了,大喜;又問道:“柴軍師,李詩劍這一路怎麼算計?”
柴俊謀道:“李詩劍這一路人馬,要麼走清流關借道,要麼走大龍湖水路。然而他們並沒有水軍,也不長於水戰,臣料他必是要結盟杜懷彪,借道清流關。
臣先前說過,杜懷彪不會坐視太平軍形成兩麵包圍自己平林州的態勢。那麼,隻要我主汗皇與杜懷彪結盟,我們就可以鼓動杜懷彪,讓那呂岩在李詩劍借道之後,扼清流關而切斷李詩劍退路;
於此同時,我軍再堅守天寧關不戰,那麼,李詩劍前不能戰,後不能退,必然敗亡於兩關之間。
李詩劍敗亡,那太平汗國還能成什麼氣候?”
皇甫俊友聽了,讚歎道:“孤初聽說他太平汗國大舉進攻,一時愁絕,聽了軍師這番開解,是茅塞頓開呀!”
於是皇甫俊友立即選派使者,去與大度汗國結盟。皇甫俊友依柴俊謀的主意,寫了一封親筆信,單道對付李詩劍,對於兩家的好處。
卻說杜懷彪得了皇甫俊友之使者言語,又看過來信,就說道:“回告你們汗皇,我國願意與大通汗國結盟。但是此事須高度保密,萬萬不可使太平汗國知曉!”
使者唯唯而退。
此後,杜懷彪使人告訴呂岩道:“李詩劍打下大林州,不須多少時間。他已經提出,下一步要借道我清流關去攻打天寧府。
借道給他李詩劍是我國與他太平汗國的盟友之義,但若是李詩劍一時不能打下天寧關,那麼,太平軍人馬平在我清流關與那天寧關之間,隻須我軍斷太平軍後路,李詩劍必然敗亡就擒,望呂將軍留心這一點,孤不介意太平汗國滅亡!”
呂岩得了密令,覺得正合己意:什麼盟友不盟友的?諸國混戰,消滅強敵,壯大自己,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呂岩自是守在清流關上,暗中作準備。
再說李詩劍大軍先來奪取大林州。
大林州所轄數縣,共有新城縣、當歸縣、射縣、長馬縣、長辛縣、綿縣、麻縣,錦縣;加上本州所在,人稱九縣一州。
九處共有守軍四萬人。本州守將宇文生,早已聽聞李詩劍之大名,聽說李詩劍領十萬人馬來攻打大林州,將附近各縣守軍都集中到本州來,隻留下少數人馬守幾個要地,分別是麻縣、長辛縣。
麻縣守軍,有五千人馬,長辛縣也是。這兩處縣城,是城高池闊水深。守將是宇文生所指派的:麻縣守將陸離,長辛縣守將麻拉將。
李詩劍大軍先到麻縣。隻見城門高高吊起,守軍已有防備。李詩劍縱馬來觀城,不想那守將陸離高高立在城門望樓上,手指前下方敵軍,破口大罵:
“李詩劍,你不過是十八九歲的黃口小兒,山民賤種——須知山民的兒子永遠是山民,賤種的兒子永遠是賤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