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此時,翠姑自後山歸來,見了托缽僧,就施了一禮,喊道:“明塵師兄!”
厲文山道:“翠翠,你回來啦?師父要閉關一天,就由你照看真儒居諸事吧。”
翠姑恭恭敬敬地答道:“是!師父。”
於是厲文山就借了缽,托缽以助突破。當時厲文山托了那缽之後,就覺得心下澄明,體內氣息湧流,依周天循環,再入丹田之後,便有不同!
原先修煉時,氣息入丹田,並無這麼大變化,然而此時,氣息卻如變濃鬱了!似是發生了質的變化!
厲文山原本就精通武藝,熟知經脈,此際托缽在手,閉目盤坐,用吐納之法,引導體內真氣運行,隻覺得,體內之氣,在經脈中遊走,原先如同一條小小的氣蛇,此時卻如一條大了一倍的氣龍。
但覺得這氣龍,隨著呼吸,自丹田向下,過會陰,穿尾閭,經命門,上大椎,直入百會大穴,然後自印堂向下,過鵲橋,入膻中,又複沉入丹田中去了。
如此,一個小周天搬運完畢,厲文山便覺得全身骨骼輕響,似乎自己身輕如燕。然而這氣龍並未停下,依舊如前述運轉周天。
閑雲日影俱悠悠。不知不覺間,三個時辰過去了。
厲文山心中坦然,沉醉其中,更不知時光過去幾何。突然間,厲文山隻覺得眼前金光大放,如同打開了一扇金光大門。
丹田之內,那真氣陡然間變得濃鬱起來,全身骨骼已是第九次輕響完畢。
此時,厲文山隻覺得通體舒泰,悠然而醒,便覺得眼前一切,比起先前時,看得更加分明,好像都能用目光透射了似的。
厲文山心中大喜,緩緩收功,起身,遞還那缽,向托缽僧道:“明塵道友,多謝你了!”
托缽僧道:“恭喜道友成就真道!”
——原來,修仙者之間,竟是以“道友”相稱,這個話,本是厲文山從那《觀魚大法》中知曉並告訴了托缽僧的。
厲文山哈哈大笑:“明塵道友,當世修仙,你我二人而已!果然跨過了這個門檻,便是廣闊天地,逍遙世界啊!”
翠姑早已在門外等候著了,見了老師厲文山這樣,也說道:“師父您突破了?恭喜啊師父!這《觀魚經》居然真的是仙經呀!”
厲文山笑道:“翠翠,你是我關門弟子——我既然突破,便已明白此經中許多關節,不須二年,為師便可引領你進入真道境界。”
翠姑道:“師父,什麼是真道呀?”
厲文山笑向托缽僧道:“明塵道友,什麼是真道?”
托缽僧道:“我隻知是真道,卻不知應該怎麼解說呀。”
厲文山笑道:“《觀魚經》對此倒是有所解釋,我以前不明白,現在明白了。”
托缽僧自然就與翠姑都詢問《觀魚經》是怎麼解釋的。
厲文山道:“明塵道友其實也知道這一點,先天境界就是真道。隻是,這真道分為九階,為師現在,不過是真道初階罷了。翠姑,你好好讀《觀魚大法》,此經中後半部分自有解說。明塵道友,你現在是幾階?”
托缽僧道:“厲道友,我現在麼,應該說是真道三階了。此事我是憑這缽才知道的。”
翠姑道:“師兄,你這缽好厲害呀,這麼好的寶貝,能不能讓我摸摸,長長見識?”
托缽僧笑道:“好說!”
於是翠姑接過來,托在手中,果然感覺大不相同。翠姑心細,便覺得身外似有無限氣息,如小溪流水一般,要往自己體內注入,然而,卻又有它獨特的注入路線。
翠姑當時牢記這種感覺,以便自己修煉;卻將缽送給托缽僧,笑道:“師兄這寶貝,果然神奇!”
托缽僧笑著接了缽,道了一聲“回去!”
再看托缽僧手上時,缽已不在。翠姑好奇:“咦!缽哪裏去了?”
厲文山卻是笑道:“先前是召之即來,現在果然是揮之即去了!哈哈。”
——若是有千裏眼順風耳,翠姑便當聽到看見:那南平汗國,劉小棒兒夫婦正為著缽不見了而焦急,陸三丫安慰小棒兒說必是“被阿爸收去了吧”,小棒兒說“但願如此吧”。
不想這缽卻突然從天而降!於是他夫婦兩個,是相視大喜曰:“缽自動回來了啊,果然是寶貝!”
此時,真儒居中,托缽僧向翠姑道:“師妹,我那缽,已經飛回南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