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擬投石飛人奪關(3 / 3)

翠姑聽了,又驚又喜:“師兄,這缽果真是好寶貝呀!”

厲文山笑道:“明塵道友,感謝你讓我省了跑一趟南平呀。”

托缽僧笑道:“厲道友,你可得跟我走一趟,我是有事而來。”

厲文山道:“什麼事?”

托缽僧道:“我已一心向道修煉,我兒子兒媳如今也是寧願修仙,不願再做汗皇,故而,南平汗國現在汗皇是陸九公的侄子陸雨農。

南平汗國願意做太平汗國的附庸國,條件是讓出青州,謹守南八州,且有自主治權。這個事情,需要我與你同去見詩劍說明,讓他兩國世世相安,永為兄弟。”

厲文山道:“原來是為著這個事情,挺好呀。我還聽說現在詩劍他在天寧關下數月,屢戰無果,我們正好過去說清這個事兒,順便幫助他打下天寧關。”

托缽僧道:“好!我們就動身吧?”

厲文山道:“翠翠,你有什麼話要為師捎過去的嗎?”

翠姑道:“師父,請您轉告他:‘一是盼他早開太平,好來修煉;二是請他留心我哥的下落,我實在是擔心我哥,也想念得緊。’”

厲文山笑著答應替翠姑轉達,就與托缽僧一起,下了大都山,往天寧關來。

卻說天寧關這邊,當日李詩劍聽說托缽僧飛上青州城牆,就此拿下青州,吃驚之際,腦袋裏卻是靈光一閃,想到一個打下天寧關的法子來了。

李詩劍當時就命令叫來工匠營統領,招集工匠製作大號投石車,用加粗牛筋做絞絲,在石鬥裏裝入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石塊,將投石車定位在大營空地上,離城一百五十步,開始發石。

先發一石,沒打到城上,還差著十多步,再加粗絞絲牛筋,這一回,卻是高出城牆三尺,打過了城牆。

李詩劍笑道:“好!”

眾將士與工匠都不明其意。李詩劍吩咐道:“照這個樣子,做上十台投石車來!”

眾工匠都是悶在葫蘆裏去做了。營中眾將,莫名其妙,倒是一眾謀士之中,燕君平似乎猜測到了,但也是不敢深想,大覺駭然。

果然,兩天過去,十輛投石車做了以後,李詩劍命令將十台投石車集中在大營空地上,一次又一次地以投石試驗,終於個個都達到李詩劍要求了。

這一天傍晚,李詩劍召眾將聽令,各自領本部人馬,潛伏於城下,待聽到號令時,隻管攀繩登上城牆。

李詩劍又令李詩龍、繆輝,將親衛營中輕功內功修為俱佳的好手招集起來,選出百人,於今夜三更,隨汗皇行動。

李詩劍令宋義道:“宋先鋒今夜與我一同去奪關。隻是不可走漏風聲!”

宋義心中納悶不解。

李詩劍留下眾軍師守大營,調派好兵馬,以便隨時接應攻城奪關,此後,看看到了三更,此時月色迷朦。

李詩劍領宋義與親衛眾人來到大營中心空地上,在眾兵將不解之中,親自躍上那石鬥之中,向車兵下令道:“按照發石方式,給我絞緊發射!”

眾兵將這才明白,都是駭然!

李詩劍向宋義道:“你也上石鬥裏麵當石炮罷!”

宋義聽了,不覺是豪氣萬丈,說道:“好!臣謹遵我主汗皇之令!”

說話之間,隻聽“嗖”地一聲,原來,李詩劍已如炮彈一般,被那投石車往城上投去!

卻說天寧關上之兵,十二萬人馬,每天六萬人分三班守關,每班兩萬人,故而士兵都不累,夜班當值者自然是十分警惕,當時就有人喊道:“敵兵又投石啦,躲開些!”

於是一眾守兵,有的閃避,有的就地臥倒,以避投石,不想閃開臥倒之後,卻見是一人落在城上,於是呐喊著殺上前來!

落到城牆馬道上的人,正是李詩劍。當時李詩劍大槍舞動,擋住敵兵,就順手從女牆處往下拋放縋繩。

不過數息,又一人落到到近前,卻是宋義。宋義上了城牆,靠近李詩劍,也是舞動大槍,邊戰邊往下放縋繩。

正廝殺時,就聽“嗖嗖”聲連連,不多時,城上有了近百太平軍!這些太平軍是一邊戰鬥一邊往下放了近百條縋繩。城牆下,太平軍先前潛伏到城牆根兒的諸軍人馬是攀繩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