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缽僧道:“哪裏那麼多的虛文俗禮?有道是‘四海之內,肩膀齊者為弟兄’,俗話又說是‘各親各叫’;你老師是老衲我的道友不假,然而將來你若也修仙了,那麼你也是老衲我的道友,所以啊,你我之間,不必講那世俗虛套!”
李詩劍聽了,不好意思得很,礙於老師在場,不好開口跟托缽僧稱兄道弟,隻好管他叫明塵大師。
厲文山對托缽僧跟李詩劍所說的這檔子稱呼上的事情,來了個聽而不聞,裝作沒聽到一樣。
見麵講禮完畢,厲文山就向李詩劍道:“詩劍,翠姑托為師我捎幾句話給你,要你早開太平,也去修仙,又要你抓緊尋找他大哥史強生呢。”
李詩劍唯唯稱是,又說道:“老師,我已經派人尋找史大哥了,可是至今沒有史大哥消息。”
厲文山又問道:“為師我在大都山,聽說你在天寧關下受挫,怎麼這麼快就打下天寧關和天寧府了?為何現在又按兵不動?”
於是李詩劍就請老師厲文山與托缽僧來參觀自創的飛軍,讓飛軍現場演練。厲文山與托缽僧看了都笑道:
“這真是奇思妙想啊,飛軍一出,從此天下雄關,都要失色嘍!你既有飛軍,為何不趕緊動手呢?”
李詩劍道:“老師,那皇甫俊友沒有什麼計謀,可是他那謀士柴俊謀卻是人如其名,頗有韜略。弟子與徐文虎師兄及眾謀士已經料定,他柴俊謀必為皇甫俊友定合縱之計,必然要親自出麵遊說南平汗國。
眾軍師都認為,柴俊謀一離開西塞關,我們這邊就立即攻打兩京關,那時可以減少損失,而且,到時候,我還要順勢一舉拿下天同府,那時,皇甫俊友就是甕中之鱉了!”
厲文山笑道:“原來如此!明塵道友也有一道喜訊要跟你說!”
李詩劍聽了,就向托缽僧施禮道:“大師有何喜訊說給我?”
托缽僧道:“老衲如今已經踏上修仙之路,對這人世間的榮華富貴,早已看得淡了。老衲俗世有個兒子,做南平汗皇,因受老衲影響,棄了汗皇之位,也要修行。
如今,南平汗國新汗皇陸雨農願意舉國依附,做太平汗國的屬國,與太平汗國做兄弟之國,世代友好,但要求保留自治主權。”
李詩劍聽了,當然是大喜;不過,李詩劍也有要求:雖然兩國友好,但是將來的後代南平汗皇,若是失道害民,那麼太平汗國就要代行天討,扶立新君!
托缽僧笑道:“將來的事,自有其運數,今天管他那麼多做什麼?我回去,自然要告訴南平汗皇,讓他好好為君,撫百姓,守國土,遵奉太平汗國為宗主。”
李詩劍也笑道:“這樣最好,我也不想打打殺殺,畢竟戰爭是拿人命往裏填的。”
托缽僧又道:“南平汗國為表誠意,已經主動要把青州獻給太平汗國了,此事你怎麼決定的?”
李詩劍道:“前番有右軍林珙元帥派了信使來,說到南平國讓出青州之事。目前青州已經由林珙元帥實際接管,隻是我一直沒明白南平國為什麼讓出來,現在我明白了。”
厲文山道:“詩劍,還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目前翠翠已經在努力修習《觀魚經》了,我給你抄了副本來,你也要努力修煉,別落在翠翠後麵啊!
另外,你們師兄弟幾個都在這邊,你不妨讓人多抄幾份,都來修習此經。”
李詩劍一眾師兄弟們都道:“是!老師,弟子一定努力!”
於是厲文山道:“嗯,這就好。我也該回去了。”
托缽僧道:“厲道友,你且不必急於回去,不如就在這裏,看詩劍奪了兩京關和天同府再走。此後我回南平,也要帶了小棒兒夫婦,一起上你那大都山去呢!”
厲文山道:“也好!詩劍,你什麼時候攻打兩京關?”
李詩劍道:“老師,那柴俊謀已經動身往南平去了——這一二天之內,我軍就打兩京關。”
於是,太平汗皇開平三年正月,甲子日,李詩劍大軍攻打兩京關之戰開始。
李詩劍早有布置:自己身先士卒,與宋義領那飛軍先搶奪城牆,其他各隊,也早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