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戲劇的萌芽

西方文明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戲劇時代,當屬古希臘戲劇時代。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愛琴海岸、希臘半島上的人們,在戰勝了海上強國波斯之後,贏來了政治、經濟的繁榮期。我們知道,古希臘包含著許多大小不一的城邦,以雅典為中心,形成了民主政治局麵,因為當時的統治者是伯裏克利,故有人也把這段曆史時期叫做伯裏克利的“黃金時代”。航海和貿易以及已經發展起來的奴隸製,不僅為希臘人創造著財富,也使得一部分人不必疲於奔命地終日勞作,而有了閑暇和娛樂時間,這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前提和條件。

像世界上其他原始民族一樣,古希臘人是泛神論者,他們相信每一種自然現象,都是神的旨意,神的世界也同人的世界一樣,有著為數不少的成員,並且各有各的脾氣,他們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上,俯瞰著人類的行止,也時常參與人世糾紛。古希臘人創造了神的譜係,如掌管雷電的神叫宙斯,他是神中之王,在他的管轄下,還有光明之神阿波羅,智慧之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戰神阿瑞斯、農神得墨忒耳、愛神阿佛羅狄忒、酒神狄奧尼索斯等等。在希臘人的神話中,神是萬能的,永存的,但卻並非完美的,他們也具有人性中的種種弱點。如在偉大的荷馬史詩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忒薩利亞的國王帕琉斯和女神忒提斯結婚時、遍邀所有的女神參加婚禮,卻惟獨沒有邀請阿瑞斯,而此人是極善報複的,因此,她偷偷溜進來,放下一個刻有“給最美者”的金蘋果。神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佛羅狄忒,都認為自己最美,應該得到金蘋果,她們為此爭論不休,一直吵到天神宙斯那裏,宙斯不願落下偏袒的麻煩,就出主意讓特洛亞王子帕裏斯裁決。三位女神都向帕裏斯承諾,給他優厚的報酬,他最後把金蘋果給了阿佛羅狄忒,用誘拐的方式,得到了世上最美的女人——斯巴達王的妻子海倫。這件事激怒了所有希臘人,他們與特洛亞人之間,爆發了連綿不斷的戰爭。

為了供奉神靈,希臘人開始建築神壇,後來又修建廟宇。祀儀式經過發展演變,慢慢形成了戲劇。當一個人假扮作祭司,在專門的廳堂或場地,模擬祭祀活動的程序時,就帶有了表演的性質。

人們公認,戲劇的起源與酒神頌密切相關。傳說中,酒神狄俄尼索斯是天神宙斯和人間公主塞墨拉所生,宙斯對塞墨拉非常寵爰,以致立下神誓:要滿足塞墨拉的任何願望。天後嫉妒塞墨拉,慫恿她看看宙斯作為天神和雷神的真實麵目;好奇心重的塞墨拉向宙斯提出要求,宙斯知道這樣做的代價,是會燒化凡人塞墨拉的,但是,他不能違背誓言,隻好顯出真容,這時雷光電火驟起,宙斯隻來得及將塞墨拉腹中的胎兒取出,放在自己的腿下,塞墨拉就被焚為灰燼。宙斯把這個叫狄俄尼索斯的孩子,交給山林水澤之神養大,成人後,他被人慘殺並被肢解,後來又複活了。傳說,是他發明了以葡萄釀酒的方法。因此,人們總要紀念他。

葡萄在古希臘的廣泛種植,為製酒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因此,飲酒的風習和縱酒狂歡的情景,在古希臘非常普遍。酒神祭祀,流行於各個城邦,酒神節成為人們以神的名義自娛的最好形式。

每當葡萄收獲,壓榨葡萄汁、新酒開壇、通商貿易的季節,人們便舉行與酒神有關的祭祀活動,一年之中竟達4次之多。其中以每年3、4月舉行的城市酒神節最為隆重。以雅典為中心的10個城邦,各派5名男子,組成50人的合唱隊,圍繞酒神祭壇,合唱讚美歌。起初,人們頌讚的對象,隻限於狄俄尼索斯,進而擴大為半神半人或某些英雄人物,後來又擴大為希臘人祖先的傳奇故事。從古希臘的曆史文物來看,最初的戲劇裏有50人的歌隊,他們身穿羊皮,頭帶羊角,扮成酒神的隨從,半羊半人的薩提洛斯,這樣的表演被放在中央,觀眾成扇狀分布在他們周遭。歌隊的表演,隻是歌舞,還不是戲劇,直到有一個人以歌隊長的身份,從歌隊裏分離出來,擔當起演員之職,才產生了戲劇。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演員是泰斯庇斯,因此“泰斯庇斯的長袍”,成為戲劇服裝的代名詞;“泰斯庇斯藝術”也成為表演藝術的代名詞。在後來的演出中,埃斯庫羅斯加進了第二個演員,索福克勒斯加進了第三個演員,於是,古希臘人開始利用對話的形式,反映英雄們的好壞故事,他們之間的戰爭、婚姻,私情、命運等。演員們帶著麵具,扮演劇中人物,靠姿勢和聲音來表達感情。

按照希臘文的意思,悲劇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喜劇的原意是“狂歡遊行之歌”,亞裏斯多德在《詩學》裏認為,悲劇起源於酒神讚美歌的序曲,喜劇起源於下等表演的序曲。悲劇一般用韻文寫成,因此悲劇家亦稱悲劇詩人;而喜劇則用日常語言寫成,故喜劇家無法獲得“詩人”這項桂冠。

在城市酒神節上,經常舉行悲劇和喜劇的競賽。據說,劇作家先要將自己的參賽作品,朗誦給一個負責遴選劇本的機構聽,被認為合格後才可以上演,劇作家可以向官方要一個歌隊。演出的大部分費用由被選為司理的有錢人支付,政府負責修建劇場並實施獎勵。在戲劇競賽中奪魁,在古希臘人看來是十分榮耀的事,也是一些人出人頭地的好機會。據說,為了鼓勵人們看戲,伯利克裏曾向市民發放“觀劇津貼”,使他們不僅獲得娛悅,而且不必有經濟上的損失。

古希臘的人們,以他們超絕的聰明和智慧,為後世留下了偉大的戲劇藝術,它所具有的永恒魅力以及所達到的藝術高峰,令後來者隻能望其項背。馬克思稱,古希臘的神話和戲劇,“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方麵說還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模本”。

埃斯庫羅斯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埃斯庫羅斯(約公元前525-公元前456)是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中資格最老的一個,被稱為“悲劇之父”。他出身於貴族家庭,參加過馬拉鬆戰役。在他出生時,悲劇競賽已開始了10年,他第一次參賽就失敗了,直到公元前484年才獲得成功。他大約寫過八九十部劇作(有人說70幾部),流傳下來的有7部。據說城市酒神節最初是連續三天演出悲劇,然後演喜劇,到後來才變為白天演悲劇,下午或晚上演喜劇。因此,悲劇家們常常要寫出主題相聯或相關的三部劇,並作一組,《俄瑞斯忒亞》是埃斯庫羅斯創作的現存的惟一的一部三聯劇。他還創作過四聯劇,即將三個悲劇和一個喜劇並作一組,在內容上,彼此呼應又各自獨立。

埃斯庫羅斯的作品氣勢宏偉、莊嚴豪邁,以極其優美的詩句寫成。他在悲劇中引進了第二個演員,使得對話增多,戲劇性增強,情節也變得豐富起來。他還消減了合唱隊,使歌舞的成分與戲劇的成分,逐漸彼消我長。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埃斯庫羅斯的重要悲劇之一。它寫創了人類的神一普羅米修斯,為了改變人類的苦境,從天庭盜來天火送到人間。凶暴的天神宙斯發現後,對他實行了殘酷的懲罰:他被帶到天昏地暗、荒無人煙的高加索山,被重重鐵鏈纏繞,被金剛石的楔子穿透胸膛,釘在了懸崖之上,曰複一曰地經受日曬雨淋和惡鷹啄心的折磨。但是,普羅米修斯卻毫不後悔。

仙女們飛來了,他向她們傾訴宙斯的惡行,引起她們對宙斯的不滿。女孩伊俄來到山前,向普羅米修斯訴說,宙斯逼她成婚不成,竟將其變作白色母牛,使她到處流浪。普羅米修斯向她轉達天意:宙斯終將被推翻,而推翻他的就是他與伊俄所生之子。伊俄為了救出普羅米修斯、推翻宙斯,在尼羅河邊,蛻去牛皮,變成了美麗的少女,嫁與宙斯為妻。惡神飛來了,勸說普羅米修斯向宙斯低頭,遭到嚴厲斥責。尋找金蘋果的赫剌克勒斯來到山前,看到普羅米修斯的痛苦處境,他搭弓射箭,把惡鷹殺死,又解下鎖鏈,拔下釘子,普羅米修斯終於獲得了自由。

劇中的宙斯,顯然是一個無情無義的暴君,而作為高尚的聖者,普羅米修斯關懷人類,富於自我犧牲精神,他意誌堅定、不畏強權,是崇高、悲壯、完美的悲劇形象。

在這出悲劇中,埃斯庫羅斯以神的羈難,表現了偉大的創造者所遭受的大不幸,他注定由於冒險(富有創造性的行動)而違反天條(某種既定的僵死的教條),由於有利多數(這個世界上的芸芸眾生)而冒犯少數(持有威權並胡亂運用者),由於追求真理(人類最為需要的東西)而將自己送上祭壇(遭受毀滅性打擊)。但是,埃斯庫羅斯在他關於普羅米修斯的英雄悲劇中,張揚著正義必勝的光輝旗幟,劇中已經預示,無道的暴君終將被推翻,而為了眾生受難的聖者,他的苦難將獲得崇高的意義,他的生命將獲得大自由。

索福克勒斯與《俄狄浦斯王》

繼埃斯庫羅斯之後,古希臘的又一位偉大的悲劇家產生了,他就是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公元前406)出生於雅典西北郊的科羅諾斯鄉,他的父親從事兵器製造業,家境殷實。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音樂和體育方麵都有所擅長。童年時就以能歌善舞和相貌俊美著稱。大約在他16歲的時候,古希臘人戰勝了波斯人,結束了連綿不絕的希波戰爭。在慶祝會上,人們推舉這位年輕人作為領隊,赤裸身體,懷抱豎琴,高歌凱旋。索福克勒斯熱心民主政治,是伯裏克利的好友,伯裏克利統治下雅典曆史上的全盛期,也正是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多產期。他一生大約創作了90個劇本,保留下來的有7部,如《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剌喀斯少女》。他的戲劇題材廣泛,情節曲折,形象生動、細膩,結構完整、嚴密。在戲劇競賽中,他獲獎18次,都是頭獎或二等獎,從未得過三等獎,足見他的創作才華不同凡響。在他的晚年,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危機,伯羅奔尼薩戰爭結束前,雅典人與斯巴達人之間戰事正酣,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索福克勒斯以90歲高齡,在創作了最後一部悲劇《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之後,不幸仙逝。由於戰爭中交通受阻,他的遺體無法歸葬故鄉,為此,斯巴達將軍下達特別停戰令,讓雅典人有暇安葬這位偉大的悲劇詩人。在他的墳頭上,立著一個人頭鳥雕像,象征著這位詩人浩歌永存,萬古流芳。

《俄狄浦斯王》(演出於公元前431年)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取材於人類由雜婚製向父權製社會過渡時期的古老傳說。戲劇一開始,就寫忒拜城裏發生了大瘟疫,城邦正在血紅的波浪裏顛簸。俄狄浦斯王心情沉重,他對祭司說:“你們每個人隻為自己悲哀,不為旁人,我的悲痛卻同時是為墟邦,為自己,也為你們。”他決心要遵照神示,處罰給城邦帶來災禍的不潔之人。

俄狄浦斯是城邦繼任之王,他的前任老王拉伊俄斯在一次出行中,由於與人爭路而被殺身亡。俄狄浦斯原是外邦人,因有人預言他將弑父娶母,他為此害怕,不得不離開家園。在流浪途中他曾殺死一位老者,在忒拜,因為他才智過人,猜中了人麵獅身妖怪的謎語,使得妖怪自殺,結束了忒拜人的苦難,人們擁立他坐上王位,並娶了老王的妻子。災難使得俄狄浦斯憂心如焚,他將嚴厲的詛咒施加給不潔之人,並要把這個殺害老王的凶手追查出來。

盲先知知道其中的秘密,俄狄浦斯再三追問,他卻不肯講出謎底,這激怒了俄狄浦斯,他出口不遜,認為盲先知就是參與了謀害老王罪行的人。先知在憤怒中宣布:俄狄浦斯是這地方不潔的罪人。俄狄浦斯認為是王後的弟弟克瑞翁為奪取王位,才串通盲先知對他進行誣蔑,這愈加使他要把事情真相查個水落石出。

王後的弟弟克瑞翁與俄狄浦斯發生了爭吵,他說自己並不想當國王,而隻想給國王做事。俄狄浦斯卻一口咬定,是克瑞翁授意盲先知誣他為殺害老王的人,為此,他要把克瑞翁驅逐出境甚至殺死。王後趕來勸解,她說,老王曾得到神示,說他兒子將會弑父娶母,這個孩子後來被扔進荒山,而老王死在強盜之手,而非兒子之手,可見神已經收回了預言。她講出了老王遇害的地點,與俄狄浦斯殺死那位老者的地方十分相似。

在驚恐中,俄狄浦斯找來了知情者:一個報信人和一個牧羊人,他們不願講出所知實情。在俄狄浦斯的拷問下,牧羊人說,他並沒有將老王的兒子扔進荒山,而是交給了報信人:他也是老王被殺事件的惟一的見證人,因此,俄狄浦斯即位後,他才逃進山林,做起了牧羊人。報信人說,他不忍傷害這個孩子,於是將俄狄浦斯交給外邦人收養。而現在他的養父已經死去。

真相已經大白,俄狄浦斯知道自己沒能逃脫神強加給他的命運,他到底還是犯下了弑父娶母的彌天大罪。此時,他的妻子(亦即他的母親)對亂倫之罪感到萬分羞愧,她以懸梁自盡的方式,結束了人生之悲。而俄狄浦斯覺得,死固然容易,但卻不足以洗刷自己的罪孽和恥辱,於是,他刺瞎雙目,自我懲罰,走上自我放逐的不歸路。

俄狄浦斯的悲劇,反映著人的責任和命運之間的矛盾,命運的陰影像漫天的雲翳,使人的自由精神和創造活力不可能無限製的拓展,人似乎隻能在命運的定數內輾轉騰挪,並且由於人的不斷求索必將招致自身之禍。但是,俄狄浦斯的精神,就在於他以自身的悲劇,向人們顯示著命運不公的事實;以反抗命運的人生之旅,升華著自由的生命意誌;以敢於承擔一切後果的勇氣,毫不苟且地質詢自己的人生;以獨自咀嚼苦難的方式,表示對人類道義和絕對真理的崇敬。

這部戲劇具有豐富的內涵,包藏著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足見其永恒的藝術魅力。

歐裏庇得斯與《美狄亞》

歐裏庇得斯(公元前480~公元前406)與索福克勒斯是同時代的人,但要比他年輕一些。他出身於名門望族家庭,受過良好教育,知識豐富,思維敏捷。據說他為人沉靜,個性很強,對世態持懷疑態度,對哲學很感興趣。他一生創作了92部劇作,保留下來的有18部,如《阿爾刻提斯》《希波呂托斯》《特洛亞婦女》等,在戲劇競賽中他曾5次獲獎,他的悲劇人物比較接近日常生活,神話和傳奇色彩相對減弱,性格和心理更趨於真實,他尤其擅長描寫細膩的女性心理。他還讓歌隊的作用變小,引起了亞裏士多德的反對。他生前的聲譽不及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但他的戲劇卻引起了後世的重視,因此,他得以流傳的劇目,比前兩位的總和還要多。

《美狄亞》(寫於公元前431年)是歐裏庇得斯的代表作,它表現了一位遭受遺棄的婦女,對忘恩負義的丈夫實施的慘烈的報複。

當年,伊阿宋為索取金羊毛,來到了分主美狄亞的家鄉。國王讓他駕上噴火的牛去犁地,在田裏種上象牙,以便讓火牛將他燒死,讓象牙變成的士兵把他殺死。在伊阿宋必死無疑的情況下,公主美狄亞懷著火熱的愛情幫助他,使他戰勝大蟒蛇,盜取了金羊毛。聰慧美貌的美狄亞對伊阿宋一片癡情,為此她背叛了父兄,隨伊阿宋遠走他鄉。然而,伊阿宋卻為了榮華富貴拋棄了她,另娶了國王克瑞翁的女兒,使美狄亞遭受痛苦並感到羞恥,而國王由於害怕美狄亞會加害於他,還下令立即將其母子驅逐出境,後經哀求才答應可以暫住一晚,但揚言,若第二天再見他們,定立斬無赦。

伊阿宋厚顏無恥地指責美狄亞咎由自取,說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使妻兒“免於貧困,能夠享受到永久的幸福”。美狄亞卻斬釘截鐵地回答:“我不要那種讓人痛苦的所謂富貴生活,也不要那種令人寒心的幸福。”她打定主意,要進行報複。

為此,她召回伊阿宋,假意悔改,讓兩個兒子帶上禮物隨伊阿宋進宮,請求留在父親身邊。然而,作為禮物的金冠和袍子都塗有劇毒,國王和他的女兒相繼慘死。美狄亞知道她的孩子將難逃國王家族的迫害和羞辱,為了不讓孩子在人間受罪,並對伊阿宋實行決絕的報複,她親手殺死了他們的兒子。然後,駕上龍車,隨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