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兆(1352年-1431年),畫域廣泛,善畫山水和道釋人物畫,畫風雄渾粗放。他是東福寺繪佛師,其畫在當時頗有名聲。他於1368年完成了仿元朝羅漢畫的《五百羅漢圖》50幅,1408年完成巨製《大涅槧圖》。在山水畫中,他有作品《溪蔭小築圖》和《青山白雲圖》等傳世。
周文是15世紀前期日本畫壇的中心人物。他兼備多方麵的才能,善於畫佛教繪畫和山水畫以及花鳥繪畫。他的畫風欠缺緊密的構成和表現的強度,但成功地表現出幽遠的情趣,格調高潔。《竹齋讀書圖》和《水色巒光圖》被認為是周文的傳世作品。
雪舟等揚(1420年-1506年)是活躍於15世紀60年代後的水墨畫家,也是中國人熟悉的一位畫家,他在壯遊中國名山大川之後,精於水墨山水畫,成為日本畫史上的一代宗師,被稱為“畫聖”。他出生於日本備中(今岡山縣),少年時代入附近的寶福寺為僧,後入京都相國寺。1462年號雪舟,1464年離開京都畫壇去山口時,已經成為有名的畫家。1467年,隨遣明使節來到中國,遊覽了中國的名山大川。i469年,回國。雪舟一生追慕中國宋元畫風,又注意對景寫實,畫麵筆法強韌,構成精致,柔和而親切。他的繪畫表明了日本水墨山水畫已經完全日本化。雪舟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著名的傳世代表作有《長卷山水圖》、《四季山水圖》、《天橋地圖》、《潑墨山水圖》等。
幾乎和雪舟同時代的畫家狩野正信興起了狩野派畫風,這派水墨畫因禪武並用,和漢一體的裝飾手法博得幕府的信任,成為禦用畫派,並延續了數百年的曆史。
狩野正信(1434年-1530年)是狩野派的創始人。據史記載,他在山水畫、佛畫和肖像畫方麵都有作為。現存他的遺作極少,傳世作品隻有《周茂叔愛蓮圖》、《崖下布袋圖》和《竹石白鶴圖》屏風。
狩野派是日本曆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畫派。在16世紀末的桃山時代的障壁畫的發展中,狩野派人才輩出。同時長穀川派、海北友鬆派的障壁畫也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其中狩野永德的《會圖屏風》,長穀川等伯的《鬆林圖》和長穀川久藏的《櫻圖》最為有名。
16世紀末到整個17世紀,日本繪畫史上,出現了極為特別引人注目的畫家。他們是本阿彌光悅、表屋宗達和尾形光琳。在他們手裏,日本繪畫富有裝飾性的一麵展現出來,更加清晰地展示了日本繪畫自己的麵貌。
本阿彌光悅(1558年-1637年)出身於一個製造和收藏刀劍的世家,世代受朝廷的保護。他的藝術興趣極為廣泛,書畫、陶藝、蒔繪尤為超群,可惜其畫跡今已難覓。他的藝術實踐和關於裝飾藝術的理論是承上啟下的一條強韌的紐帶。表屋宗達,生卒年不詳,大致活躍於17世紀前期。而尾形光琳(1656年-1716年)是活動於17世紀末期的畫家。宗達和光琳吸收了大和繪、水墨畫、障壁畫、狩野派、土佐派的營養,與日本的傳統工藝美術的精粹相結合,充分發揮了日本美術的受容收、簡潔性、裝飾性和抒情性等特點,使之成為一種自覺地協調各種美的因素的典型的日本美。其高度概括的、富有生氣的裝飾感成為後來日本美術的基本個性,對後來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表屋宗達的代表作品是《田家早春扇麵》、《源氏物語屏風》、《蓮池水禽圖》等。尾形光琳的傳世作品則是《紅白梅圖》、《燕子花屏風圖》等等。
17世紀,日本社會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財富的積聚和城市享樂生活的盛行,表現歌舞伎演員、藝妓、歌女和市民階層生活、名勝風景等的人物畫、風俗畫和風景畫發展起來了。這些畫除單幅原作而外,還大量雕版印刷。因為它的主要內容是反映市井社會生活,所以被稱為“浮世繪”藝術。
浮世繪分為兩種:木版畫和肉筆畫。前者是刻製印刷而鹹,後者是手繪而成。這一畫種以江戶(今東京)為中心,持續發展了200年左右,並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18世紀日本繪畫——“浮世繪”藝術
浮世繪藝術在18世紀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並達到了鼎盛,也因此而獲得了世界性的影響。19世紀中後期浮世繪傳入法國巴黎後,在歐洲掀起了一股收集日本浮世繪的“日本熱”。歐洲19世紀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後期印象派”的凡高等畫家,都直接或間接的受它影響。日本18世紀最著名的浮世繪代表性畫家是鈴木春信、葛飾北齋和喜多川歌磨。鈴木春信(1725年-1770年)是江戶人,最初學鳥居派,後專攻“美人畫”。是首創日本的套色木刻而著名的畫家。他所畫的“美女”大多是市民姑娘,如茶室女侍、售貨女郎、武士的使女和藝伎等。他筆下的美女,大多畫成細瘦的腰肢,纖巧的手足和輕盈的體態。而對臉部的表情則不大注意,人物的性格也主要是靠人物所處的環境和氣氛來烘托。他的代表作有《夜雨》等。其畫風婉麗多姿,但常流於纖弱。
喜多川歌雇以畫婦女和民間風俗為特長。早期學浮世繪畫家鳥居清長的藝術風格。1790年前後,他創造了一種特寫式的半身“美人畫”,因人物的臉部特大而被稱為“大首繪”。以後他就以畫這種“美人畫”而著名。他一生的作品很多,主要代表作品有《婦女大相十品》、《更衣美人》《剃頭圖》和《縫衣圖》等。
葛飾北齋是浮世繪最傑出的畫家,他的藝術對19世紀後期的歐洲美術有很大影響。他出生在江戶東郊葛飾村一個做鏡子的工匠家庭。少年時當過租書鋪學徒,從木刻師學藝,業餘學畫書籍插圖。1778年進入著名浮世繪畫家勝川春章畫室,在那裏工作了15年。1792年離開勝川春章的畫室。1797年開始使用葛飾北齋的筆名,這標誌著他藝術的黃金時代的到來。
葛飾北齋一生創作了35000多幅作品。並給167種的437冊書籍做過插圖,以風景題材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浮世繪中最優秀的風景組畫是《富嶽三十六景》。這一組畫實際上包括46景,既寫實又不拘泥於寫實,造型簡練,線條流暢優美,設色鮮明,極寓裝飾性,充分體現了日本浮世繪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度的成就。《神奈川衝浪裏》是其中一幅,它以大膽和直截了當的構圖和造型手法,表現了一個激動人心令人振奮的場景。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與喜多川歌磨(1753年-1806年)以及19世紀的安藤廣重(1797年-1858年),被尊為“浮世繪三大師”。
安藤廣重是活躍在19世紀的浮世繪畫家。他受葛飾北齋的影響專攻風景畫,並以此而名世。他的藝術風格與葛飾北齋相比,具有筆致秀麗、色彩優雅,抒情味較濃的特點。主要代表作品有《東海道五十三景》。《江戶名勝百景》等。
意大利繪畫與塞岡提尼
19世紀的意大利美術在國家的政治分裂和經濟衰微的背景下,仍然與18世紀一樣呈衰落趨勢。雖然也有一些畫家對祖國豐富的藝術遺產充滿眷戀之情,但仍然未能活躍整個意大利畫壇。直到19世紀後期,才出現了一位對生活充滿熱情,植根於祖國的藝術土壤,並對西歐的當代藝術廣收博取,從而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畫家,這就是被稱為“農民畫家”的塞岡提尼(1858年-1899年)。
塞岡提尼出身貧寒,自幼喪母,從小一直生活在農村,這培養了他對農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深厚感情。18歲時,他才實現了到米蘭布列拉美術院夜班學畫的願望,在這裏,他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本功,並開闊了藝術視野,兩年後,他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涯。
塞岡提尼的早期創作主要是表現田園生活和農民艱苦而平凡的勞動。此時的作品有《牧女》、《剪羊毛》、《在泉水邊》、《午睡》、《月下之戀》等。這些作品,藝術語言樸素,筆下的農民形象勤勞而敦厚,純樸而樂觀。
塞岡提尼的晚期創作活動是在瑞士境內的莎沃寧和山區高原馬路上進行的,這兩處都是海拔1000米的高原地區,這裏特有的奇異風光和高原牧民的生活習俗激發了畫家的創作熱情。同時,他吸取了法國印象派對於光色研究的成果,用飽和純潔的色調表現雪山高原和牧放耕種,尤其是那種高山空氣的清新和光照的燦爛鮮明,使畫麵風采獨具。這段時間的代表作品有《阿爾卑斯山的中年》、《吃牧草的母牛》、《春天的牧場》和《日落風光》等等。
塞岡提尼是19世紀意大利最偉大的畫家。他在意大利畫家們斤斤於探索形式而遠離生活的時候,獻身於農民生活和鄉村題材的創作,使19世紀後期意大利繪畫出現了一段難得的輝煌。
瑞典最優秀的畫家佐恩
19世紀瑞典畫壇上最優秀的畫家是安德列斯·佐恩(1860年-1920年)。他不僅以自己的藝術作品標誌了19世紀瑞典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瑞典第一個具有全歐洲意義的畫家。
佐恩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裏,從小喜歡繪畫,15歲進入了斯德哥爾摩美術學院。他勤奮好學,對新的藝術觀點和形式極為敏感,並由於新思想的影響而和其他幾位青年學生一起被迫中途輟學。
佐恩多才多藝,在油畫、風景畫、水彩、素描和版畫方麵均有精深的造詣。他的創作題材十分廣泛,風景畫、神話畫、風俗畫都留下過精彩的作品,尤其是以肖像畫的創作而名聞遐邇。
他從1885年起從事肖像畫創作,他善於把握筆下人物瞬間的感情變化,並能以迅急的手法加以表現。它的肖像畫方麵的代表作品有《加德納夫人像》、《羅丹像》、《安德斯爺爺像》、《母親像》等等。他的肖像作品不但在感情性格方麵刻畫細膩,而且同樣顯示了他在藝術手法上的高超造詣,尤其是在色彩語言上。他在法國受到過印象派光色特點的影響,但他卻采用了更為強烈的單純的表現。他不喜歡用過多的顏色,卻因為恰當的對比顯得厚重而響亮,甚至感覺到光的顫動。
佐恩不但是一個出色的肖像畫家,而且在風俗畫方麵也相當傑出。他創作的風俗畫有《黃昏的舞蹈》、《牧羊女》、《賽船》、《午夜》等。盡管他的風俗繪畫並沒有表現社會的重大事件和揭示出深刻的階級矛盾,但他那充滿熱情的作品卻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患。
另外,佐恩在銅版畫方麵也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他的銅版畫能巧妙地利用線條的排列和黑白的對比表現出生活的形象,而且仍然保持著油畫般的敏捷手法。代表作有《埃爾那斯特勒南》等。
美國繪畫
17世紀中期英格蘭和荷蘭的移民開始在荒蕪的北美大陸建立了固定的立足點。從那時開始,美國就有了繪畫藝術。17世紀後半期,美國有了正規的肖像畫藝術。但藝術風格以歐洲荷蘭畫派的風格為主,缺乏創造性和藝術性。這些肖像畫家主要集中在波士頓及其周圍地區。
18世紀初,歐洲的幾個畫家來到了美國,使美國肖像畫藝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就整個18世紀來說,美國的繪畫藝術水平不高,主要畫家都深受歐洲美術的影響。
19世紀初,美國的繪畫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逐漸躋身於世界藝術之林。這時出現了美國風景畫派——哈得遜河畫派。
哈得遜河畫派是一個要求擺脫歐洲繪畫的影響、創立自己的具有民族精神的風景畫派。它由一批經常以哈得遜河沿岸風光為題材的風景畫家所組成。它包括幾代畫家。活動時期是19世紀初至20世紀70年代。這一派的主要奠基人是托馬斯·科爾和阿舍·杜蘭特。他們的風景畫都是旅行寫生,他們是最早成功地描繪了美國獨特的風景的畫家。由於他們的努力,風景畫在美國風行一時。
托馬斯·科爾(1801年-1848年)出生於英國,14歲時開始學習工藝美術設計,17歲隨家人遷住美國俄亥俄州,後來,他獨自來到費城,在賓州美術學院學習了兩年。1825年科爾定居紐約後已經是很有名氣的風景畫家了。
科爾的風景畫氣象神奇,富於浪漫情調,重要的代表作品有《卡茨基爾山中的日落》等。他為推進美國風景繪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杜蘭特(1796年-1886年)也是美國重要的風景畫家。他出生在新澤西州,早期從事雕刻創作,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從事油畫藝術,以風景畫為主。他的風景畫突出了美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刻畫細致入微。代表作品有《潺潺的溪流》等。
19世紀下半葉是美國繪畫的成熟時期。無論是在風景畫、肖像畫還是在風俗畫方麵都出現了一批掌握了純熟繪畫技巧,能充分顯示自己的藝術個性,並能真切反映美國人民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家。較為著名的有霍默、伊肯斯、賴特等。
霍默被認為是美國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他也是土生土長的美國畫家。他們描繪鄉土生活的風俗畫,這在崇尚西歐畫風的美國畫壇上,顯得清新而富有醇味。他是一位海洋畫家和插圖畫家,童年的遊戲、漁獵、人們與海搏鬥的情景,在霍默的繪畫中具有重要影響。他成了美國前所未有的最有名的海洋畫家。霍默在藝術創作上,不因循守舊,而是憑著自己的誠實走自己的道路,去尋求真理。霍默以完全的客觀性、色調對比甚於顏色對比的印象主義技法,生動地描繪海洋景色,他畫的插圖以超越文學內容的特殊的現實主義描述,使巨大的中心主題得到濃縮。
霍默出生在波士頓。他的父親是一個商人,母親受過良好的教育,愛畫水彩畫,霍默最初就是從他的母親學習繪畫的,1859年,他搬到紐約市去住後,才第一次真正地接受美術訓練,進入了美術設計學院學習。但由於那個學校隻教素描,可是霍默對油畫和水彩更感興趣,於是很快就退學了。1861年,內戰爆發,他以《哈潑周刊》圖片記者的身分去戰場采訪,畫了一些描繪戰爭的有力的素描。在戰爭期間,他經常創作油畫,描寫軍隊、農村、婦女、兒童的生活等。19世紀90年代是霍默藝術創作的轉折點。他在北海之濱的一個漁港泰思默思旅居時,開始用水彩和油畫描寫海景和漁民生活,他以雄偉的畫法來歌頌這些人。在這過程中,他的作品進入了一個新的情感深度。後來,他在緬因州海岸定居下來,逐漸地他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大海上,那是他最後的境界。作品表現得更加簡潔,更加富於思想。
霍默的藝術作品具有坦率的現實主義和強烈的美國風味,代表作品有《生命線》、《回頭浪》、《疾風》、《獵狗和人》、《伐木工》、《值夜——平安無事》等。
伊肯斯(1844年-1916年),他是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他於1866年從費城來到巴黎,在學畫的過程中受馬奈的影響很大。1870年從西班牙返回費城,任教於賓州美術學院附中,開始探索現實主義的教學方法。由於他在男女合班的教室裏使用裸體模特兒而受到外界的指責,以致被迫辭職。伊肯斯的代表作有《格羅斯病院》、《惠特曼像》等。
賴德(1847年-1917年)是美國19世紀最重要的浪漫主義畫家。他出生於馬薩諸塞州的新貝德福德,雖然他一直住在紐約的貧民區,但他的繪畫題材大部分都是海景和風景。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怪誕與夢幻,色彩綺麗,用筆厚重。
賴德曾經訪問過歐洲,但是並沒有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他始終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留下的重要作品有《阿登的森林》、《海上月光》、《白馬上的死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