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王朝興替,現在笑的是唐朝政府的官員,哭的卻是王世充委任的文武百官。挑出能用的,踢走罪孽不大的,剩下十幾個就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這些人中有幾個人不得不提。首先第一個是棒槌段達,這個棒槌在楊侗和王世充之間投機,又在五貴和王世充之間左右搖擺,搖擺到最後,還是逃不過那致命的一刀。他的悲劇告訴我們,是棒槌就別出來丟人現眼了!第二個值得一提的是薛德音,他死的其實有點冤,要怪隻能怪他的職業不好,什麼職業呢?王世充的槍手!王世充詬罵李淵的詔書都是他寫的,罵得太過分就招致了殺身之禍。這一點李淵就沒有曹操的肚量大了,曹操抓住當年寫檄文罵自己的陳琳之後責怪他罵自己太狠,陳琳回了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嗬嗬一笑,就當沒這回事,一笑了之!第三個需要提的這個人也是因為職業招致殺身之禍,這個人叫崔弘丹。他是什麼職業呢?工程師!專門製造弓箭,斧頭大小的箭就是他製造的。連環大斧箭給唐朝太多痛苦的回憶,不殺不足以泄憤!第四個要提的也是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名頭甚響,這個人就是瓦崗軍老資格將領單雄信!單雄信、李世積、王伯當這些人原來都是翟讓的左膀右臂,隻可惜三個人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單雄信關鍵時刻不聽命於李密,投降王世充又走到了窮途末路;王伯當對李密生死不棄,最終遭遇伏擊與李密死在一起;唯有李世積又是挨刀(挨李密親兵一刀),又是投降(短暫投降竇建德),結果卻在唐朝三任皇帝手下當官當得風生水起,最後還奮鬥成唐太宗的顧命大臣。他們三個人的人生軌跡驗證了一個道理:性格決定命運!單雄信臨刑之前,李世積也算盡到了自己的兄弟情誼,三番五次向李世民推薦單雄信,然而李世民似乎還在忌恨當年戰場上那差點奪命的一刺。李世積又試圖用自己的官爵換單雄信一命,也沒有得到李世民的認可,最後沒有辦法,李世積就幹出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什麼事呢?他割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塊肉。
李世積割下肉後放在水裏煮熟,在刑場上把這塊肉喂給了單雄信:“使我身上的肉隨同你化為塵土,勉強算不辜負從前誓言!”這就是李世積,一個圓滑又不失忠義的將軍,觀者無不佩服其信義,而李淵父子也看重他對舊主以及朋友的情誼,就憑這一點,再加他的軍事才能,在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李世積風生水起,屹立不倒!說完了前四個,該說說第五個了,第五個人叫朱粲,原本也是起義軍首領,後來輾轉歸順了王世充,這次也被列入了處斬的行列。說起朱粲這個人吧,準確地說,不能把他稱為人,因為這個人其實根本沒有人性!這個人早年間在漢水、淮河一帶劫掠,飄忽不定,吃糧食從來都是吃了吐。
別人占領縣城之後一般都是糧食吃光了再走,他不,吃兩天新鮮勁過去了就走,臨走一看糧食,吐出幾個字:“燒了吧!”由於沒有糧食儲備,他的隊伍經常斷糧,每次屬下一彙報,他就一瞪眼:“慌什麼,那不還有人嘛!隻要有人,就餓不著!”一般人都是用來生產創造價值的,而在朱粲那裏,人是用來吃的!最慘的要屬隋朝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顏湣楚,原本這兩個人是作為高級幕僚被召到朱粲軍中的,開始還作為貴賓款待,後來人們發現,這兩個人舉家消失了,怎麼沒打個招呼就走了呢?其實他們並沒有走,隻不過已經被朱粲吃了!有了這些斑斑劣跡,朱粲這個人渣自然要遭到多數人的痛恨,不過在被斬首之後,朱粲的待遇是最好的,好得讓人羨慕!為什麼呢?因為他在瞬間就有了一座墳!朱粲被斬首之後,知識分子和平民覺得還不解氣,大家一起拿著石頭和磚頭往屍體上扔,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一轉眼的工夫,就壘成了一個碩大的墳頭!遠遠的有人不明就裏,還在嘖嘖讚歎:“這麼快就入土為安了,真是積德啊!”處理完罪大惡極的十幾人,李世民著手班師,公元617年七月九日,李世民率凱旋大軍返抵首都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