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又稱“9.11恐怖襲擊事件”、“美國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國東部時間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時間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機撞擊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的曆史事件。包括美國紐約地標性建築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在內的6座建築被完全摧毀,其它23座高層建築遭到破壞,美國國防部總部所在地五角大樓也遭到襲擊。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罹難(不包括19名劫機者):其中2974人被官方證實死亡,另外還有24人下落不明。罹難人員名單中包括:四架飛機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貿中心2603人,五角大樓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員在此事件中殉職。
2001年9月11日當天的恐怖襲擊對美國及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珍珠港事件後,曆史上第二次對美國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這次事件是人類曆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美國政府對此次事件的譴責和立場也受到大多數國家同情與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後都有各種悼念活動,事發現場的清理工作持續到2002年年中。“9.11事件”使美國以及全世界的人都為之恐懼,而反對類似“9.11”事件的再次發生。該事件也導致了此後國際範圍內的多國合作進行反恐怖行動。
9月12日
1974年9月12日埃塞俄比亞革命爆發1974年9月12日,埃塞俄比亞爆發民族民主革命。
1989年9月12日波蘭團結工會組閣1989年9月12日,波蘭議會批準團結工會領導人馬佐維耶茨基為政府總理。
1990年9月12日第二座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我國蘭新鐵路西段與蘇聯土西鐵路1990年9月12日在中蘇邊境的新疆阿拉山口站和蘇聯德魯日巴站之間勝利接軌,舉世矚目的第二座亞歐大陸橋宣告全線貫通。
1990年9月12日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簽字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劇變,德國統一問題迅速提上日程。四大國亦調整改變對德政策。1990年5月5日起,四國外長與東西德外長先後在波恩、東柏林、巴黎和莫斯科舉行“2+4”會議。經過反複協商,外長們於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
9月13日
1920年9月13日美國的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1920年9月13日的統計報告表明,美國的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並且芝加哥、紐約等其他城市的人口增長速度是農村人口增長速度的8.5倍。
城市裏住滿了不滿足於小鎮生活的年輕人。劇院、電影院及高薪工作都是他們家鄉所沒有的。新來的意大利、希臘和波蘭的移民,也都喜愛城市生活。
然而沒有預見的問題在增長,住房短缺,汙水得不到處理,疾病泛濫,惡劣的住房條件,又助長了惡性犯罪事件的發生。上百萬的城市人口到哪搞到食品?得從在鄉下的農民那兒去搞。
1922年9月1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份機關報出版發行1922年9月13日,第一份由中國共產黨人創刊的機關報《向導》在上海出版發行。主編蔡和森、陳獨秀領導刊物的出版,並題寫刊名。
發刊詞說:“現在最大多數中國人民所要的是什麼?我們敢說是要統一與和平。”“為了和平要統一而推倒為和平統一障礙的軍閥,乃是中國最大多數人的真正民意。現代民主政治,若不建設在最大多數人的真正民意之上,是沒有不崩壞的。”因此,“我們中華民族為被壓迫的民族自衛計,勢不得不起來反抗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努力把中國造成一個完全的真正獨立的國家”。
1993年9月13日巴以簽署和平協議1993年9月9日,巴勒斯坦國總統、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與以色列政府總理拉賓交換了親筆簽字的信函,正式宣布相互承認。
9月13日,舉世矚目的巴以和平協議簽字儀式在美國白宮南草坪隆重舉行。以色列外長佩雷斯和巴解組織執委會成員阿巴斯代表以色列和巴解組織在原則宣言上簽字,中東和談兩主席美國國務卿克裏斯托弗和俄羅斯外長科濟列夫作為證人也在宣言上簽字,美國總統克林頓出席了簽字儀式。簽字後,阿拉法特與拉賓握手,這是兩位過去幾十年相互視為仇敵的領導人首次握手,標誌著中東和平進程獲得曆史性突破。
9月14日
1937年9月14日保護地中海貿易安全的《尼翁協定》簽字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後,英、法等27個歐洲國家宣布對西班牙實行不幹涉政策,它們為防止向西班牙輸送武器而派出海軍在西班牙海岸巡邏和封鎖。意大利潛艇乘機在地中海接連襲擊開往西班牙港口的別國商船。針對意大利破壞地中海航行與貿易安全的侵略行為,英、法於8月底共同邀請德、意、希、土、蘇、南等國開會討論同“不明國籍”的潛水艇作鬥爭的問題,德、意拒絕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