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失事發生於弗吉尼亞的梅爾堡。奧維爾·萊特在那裏進行一係列的飛行以證明這架飛機符合美國國防部所定的各項要求。他與塞爾夫裏奇在2000名觀眾的麵前於當天下午5時14分起飛,這是觀看飛行的人數最多的一次。這架雙引擎飛機繞起飛的檢閱場飛了3圈。這時左螺旋槳的一個葉片斷了。飛機向下俯衝75英尺撞到地麵。

塞爾夫裏奇頭骨骨折,沒有醒過來。他在下午8時10分死去。國防部長魯克賴特說這一事故不會使陸軍的飛行試驗中止。

1991年9月17日白鹿洞書院首次發現清代試卷1991年9月17日,江西湖口縣誌主編劉文政將他在該縣江橋鄉二甲吳村村民吳敦鑄家裏收集到的兩份白鹿洞書院清代光緒年間的試卷和一本手抄教材,捐獻給白鹿洞書院。這是白鹿洞書院建國後首次發現的清代試卷,對研究後期書院教育的考試製度有一定的意義。

教材為手抄《晉書》和《梁書》中的14篇文章,紅格毛邊紙,48頁,墨楷書。

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對中國東北地區發動了武裝進攻。

柳條湖位於沈陽內城以北2.5公裏處,在沈陽站與文官屯站之間,關東軍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作為爆破地點,其原因有二:一是這裏較為偏僻,便於行事;二是距東北軍北大營較近,便於誣為中國軍隊破壞,也有利攻擊。

18日22時20分,炸藥點燃,一聲巨響,震蕩長空,炸毀一段路軌。以爆炸聲為信號、早已準備好的全副武裝的日軍,便向預定目標攻擊,同時沈陽站附近的日軍大炮向北大營猛烈轟擊。23時46分,花穀正以土肥原的名義給旅順關東軍司令部發出第一份電報,謊稱中國軍隊在沈陽北部北大營西側破壞了鐵路,襲擊日本守備隊,日中兩軍在衝突中。

接到電報後,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參謀長三宅光治、參謀石原莞爾等人緊急研究對策,一致認為此時是訴諸武力的“絕好機會”。本莊繁當即決定,按照預定的計劃,迅速將主力集中到沈陽,先發製人,“懲罰”中國軍隊,占領東北三省。

19日淩晨1時30分至2時之間,本莊繁向關東軍下令:駐遼陽第二師,駐公主嶺獨立守備隊第一、第五營等迅速開往沈陽,攻擊該地中國軍隊;駐長春步兵第三旅準備進攻長春。同時,還向駐朝鮮日軍求援。最後,本莊繁將他的命令及戰況正式報告給軍部。為了便於指揮,19日淩晨3時30分,本莊繁率領關東軍司令部火速趕往沈陽。

9月18日夜,日本在沈陽的駐軍隻有獨立守備隊第二營和第二師的第二十九團,人數僅幾千人。柳條湖事件發生後,日軍連夜向沈陽增兵。駐紮在鐵嶺的部隊,於19日淩晨4時到達沈陽,配合第二營於5時30分占領北大營。與此同時,駐紮在海城和遼陽等地的第二師所屬部隊及師長多門二郎也於19日淩晨5時抵沈陽,與原來駐在沈陽的第二十九團一起行動,6時30分占領沈陽內城。然後該師又與獨立守備隊采取聯合行動,向距沈陽10公裏的東大營進攻,日軍南北夾擊,東北軍和講武堂學員不戰而退。中午12時許,日軍占領了這個東北軍的第二大營。由於東北軍絕大多數部隊執行了蔣介石“不準抵抗”

的命令,一夜之間,日本侵略軍便輕而易舉地占領了沈陽城。東北邊防軍長官公署、遼寧省政府、兵工廠、飛機場及一切重要軍政機關和東三省官銀號等悉被占領,所有駐省城的軍警均被繳械。僅沈陽兵工廠,即損失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重炮、野戰炮250門,各種子彈300餘萬發,炮彈10萬發,東三省航空處積存的300架飛機,盡為日軍掠去;其唯一的金庫所存現金7000萬元,亦被洗劫一空。

9月18日夜裏,關東軍在南滿鐵路沿線展開了全麵攻勢。19日,日軍攻占南滿、安奉兩鐵路沿線的重要城鎮營口、田莊台、蓋平、複縣、大石橋、海城、遼陽、鞍山、鐵嶺、開原、昌圖、四平街、公主嶺、安東、鳳凰城、本溪、撫順、溝幫子等地。19日淩晨4時,日軍向長春發動總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後在吉林軍署參謀長熙洽“毋須抵抗”的命令下含憤撤退。

當日22時許,長春陷落。

事件爆發後,蔣介石仍令不抵抗。身在北平的張學良一夜之間十幾次致電南京蔣介石請示,均不準抵抗。蔣指示張學良:“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絕對抱不抵抗主義。”在這種不抵抗政策下,拱手讓敵,使東北大好河山淪於敵手。

1952年9月18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舉行戰術反擊戰1952年9月18日,為配合在板門店進行的朝鮮戰場停戰談判,在談判中爭取主動地位,中國人民誌願軍舉行全線性的戰術反擊作戰。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以軍為單位,選定若幹敵人連排支撐點和個別的營防禦地域,經過充分準備之後,集中優勢兵力火力,實施突然攻擊,殲敵全部或大部,並在同敵進行反複爭奪中再給敵以大量殺傷。然後依情況,對於被我攻克的據點,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棄之,保持自己的主動,準備以後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