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南部阿紮尼亞有一個盛產金剛石的地方,叫金伯利。在金伯利以北有個塔昂采石場。1924年夏天,工人在開采石灰岩時,爆破出一個化石頭骨,然後被送到了雷蒙·達特的手中。達特是澳大利亞人,曾在英國倫敦學過醫學、解剖學和體質人類學。他當時是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醫學院的年輕解剖學教授。這個頭骨上有個用鋒利的東西砸開的洞,引起了達特的興趣。從化石頜骨上保留的乳齒來看,這是一個幼兒,相當於現代6歲的孩童,人們大都叫它“塔昂幼兒”。次年,達特發表論文,把這個化石辟為一個新屬:非洲南方古猿。他認為這是一個新類型,可能代表古猿與人之間的中間環節。他還斷定非洲南方古猿實際上是很接近人的一種猿。他說:“它代表了現存類人猿和人之間已經絕滅的猿類。”“它並不代表一個猿型的人……也不是真正的人,它合乎邏輯地應該作為一個人型的猿。”他根據塔昂幼兒頭骨上的一些特點,認為南猿具有直立行走的能力。達特的觀點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就像早期出現的其他新觀點一樣,此論一出即遭到很多人的非難和嘲笑。英國解剖學界和人類學界的許多權威都對此持反對態度,認為這個化石不過是一種猿類化石罷了。這些人之中有兩個還是達特的老師(研究北京人的史密斯和卷人“曙人”醜聞的紀斯)。紀斯以腦量的大小為標準,在人與猿之間劃了一條很嚴格的界線:腦量要達到750毫升以上才算人。當時流行的觀點認為,最早期的人類的特征應該是腦大,下頜和牙齒像猿才對。即人腦的發展先於人體的其他部分(此論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而南方古猿卻有一個小腦,且牙齒像人。另外,也因為達特事先沒有請教老先生們就貿然發表文章,使那些老學究覺得麵上無光,產生了逆反心理。他們賭氣倒不要緊,卻使得南方古猿的分類一直處於模棱兩可的狀況。不僅南猿在科學上得不到承認,在社會上,人們也跟著攻擊達特和南猿。甚至遊樂場的藝人還以南猿為藍本,編出笑話來取悅聽眾。倫敦《晨報》上也以南猿為題材,寫諷刺小品來挖苦達特。人們用種種手段,極盡能事,來打擊達特和南猿。以後的十多年裏,人們的注意力被在我國發現的周口店北京人化石所吸引,南方古猿化石便被束之高閣,無人理會。
古語道:知音難覓,而羅伯特·布魯姆真可謂達特的知音。在達特最艱難的時候,他卻挺身而出,為南猿的地位和達特的名譽努力。1925年,就在達特發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後,布魯姆特意趕到約翰內斯堡去考察塔昂幼兒的頭骨。他認為化石形態表明它確實是能直立行走的。但是,他又考慮到這個化石屬於幼兒,擔心其特征不夠完整,不能充分證明南猿的地位。所以,他決心要找到一個南猿的成年個體。1936年8月,年事已高的布魯姆又到了南非約翰內斯堡以北的斯特克方丹采石場。石灰廠經理勃羅烏說,他以前曾在塔昂工作過,眼見許多與塔昂幼兒類似的化石進了石灰窯。他還告訴布魯姆,就在斯克特方丹洞穴裏也有猿類化石,這引起了布魯姆極大的興趣。一個星期後,當他重訪舊地時,有了重大發現。勃羅烏帶他去到一個有化石出現的洞穴,找到許多頭骨碎片和幾顆牙齒。經過細心修複,布魯姆終於把這些化石拚了出來。意想不到的是,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南猿成年個體的頭骨。而且,這個頭骨與塔昂幼兒很相似。因為發現地點屬於南非德蘭士瓦地區,布魯姆把它定名為“德蘭士瓦南猿”,並建立一個新屬:“邇人”屬(又譯為“更人”),“邇”意即接近。實際上,它是南方古猿屬比較早的一種。次年,布魯姆在一次國際性原始人學術會議上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他說:“我認為南猿很可以充當黑猿、大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的近屬,比林猿(即森林古猿)的進化地位要高些。說它已經沿著向人類一支發展了一段路,也未嚐不可。無疑它可以算是目前已經知道的最接近人類祖先的化石猿。”後來,布魯姆又發現了一種南猿,叫“粗壯傍人”,“傍人”意為人的旁屬,這是比以前發現的南猿要大得多的一個種類。這些有力的證據使更多的人不得不接受南猿的存在,布魯姆不僅為南方古猿正了名,也為達特爭了一口氣。
除了上述種類以外,南猿類型的化石在很多地方都有所發現。其中較出名的有:1959年,考古學家瑪麗·利基在坦桑尼亞的奧杜韋峽穀發現了一個南方古猿的頭蓋骨和小腿骨。頭骨特別粗壯,牙齒碩大,被叫作“鮑氏東非人”,又稱鮑氏南猿。利基命名的原文是“Zinjanthropus”。“anthropus”是人的意思,至於“Zinj”,有人說是東非的古稱。有人又說意為“牙齒咬得咯咯響”。意“東非人”頭骨化石及複原像
味著他的牙齒非常堅固,甚至可以跟夾核桃用的鉗子相媲美,所以東非人又贏得了“核桃鉗人”的稱號。就憑這一點,人們足以對“東非人”刮目相看。而其姓氏為“鮑”,是由於為這項研究提供經費的英國人叫鮑塞,故稱。在挖掘中還發現了石器和被打碎的動物骨骸,但是,經過研究,這不可能是“東非人”所為。1960~1963年間,在此地又挖掘出一些化石,從腦量的計算和對牙齒的觀察,證明這是一種比“東非人”更進步的人。其腦量更大,頭骨也進化了,牙齒也細小得多。研究者路易斯·利基認為,那些石器和碎骨片是這類人科成員的傑作。說明其已有了製造工具的技能,所以稱之為“能人”,“能人”是已知的最早懂得製造工具的人。1976年,瑪麗·利基等人在坦桑尼亞的萊托裏有了重要的發現。他們在400萬年前留下來的火山灰中,發現了人的足跡,有成人和小孩短而寬的腳印,也有像長頸鹿、劍齒虎、犀牛等動物的足印。1974年,在埃塞俄比亞的哈達地點發掘出了一具人的骨架,是一個女性,叫做“露西”。經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露西”盡管還沒脫離樹居生活,但是它已能直立行走了。第二年,在哈達地點發現了人類的“第一個家庭”。大約有13個人可能因自然災害被埋葬在一起,形成一個天然的墳墓。從化石看來,13人中男女老幼都有,想像得出,當初,這些人生活在一起,通過分工合作,有的采集,有的捕獵,然後大家圍坐在一個地方共同分享食物。一旦遇到敵人侵襲,他們也是群策群力,一致對外。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裏其樂融融。不幸的是,突然有一天,災難降臨到了他們的頭上。就在他們懵然沉睡的時候,山洪爆發,洪水像野獸一樣,不分青紅皂白,肆意吞噬著它所走過的任何地方。他們還沒來得及撤離,便被洪水無情地衝走。然後,又把他們拋在了所經途中的一個很大的土坑裏。也許是天意,他們未曾分離,就像生前相親相愛一樣,他們長眠在一起,生死同穴。這是人類合作行為的最早的證據。人類學家認為哈達和萊托裏的化石標本類似,他們與南方古猿有相同的地方,但更為原始,因此將其歸人一個新種:南方古猿阿法種。這是南方古猿最早的類型,而萊托裏的足印可能就是它們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