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論!入靜與煉氣(2 / 2)

平常生活中不覺得,而一旦坐下宋閉上眼睛時,雜念就像奔騰的野馬難以架馭。那麼,修煉者就必須運用意誌的力量,不斷地排除雜念,最終馴服這匹野馬。馴服這匹野馬的過程也就是功夫長進的過程和身體健康的過程。許多修煉者慨歎入靜之難,實際上這就說明他的心鏡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灰塵,必須運用意誌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劍斬心魔。

一、入靜的征象

什麼樣的狀態才能算得上入靜呢?要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態、功夫深淺不一樣,所以各人的體驗必然不一樣,但一般來說,都有——些共同的征象。

神誌方麵

練功者處於似睡非睡的狀態,但決不是昏睡,正常的思維處於停止狀態,唯一線靈明獨耀。換句話說思維處於感覺階段,雖然對外物有所感覺甚至連繡花針掉地的聲音也能聽見,但隻是感覺,沒有邏輯思維,水平如鏡,不起波瀾。如果練功者感覺到自身消失,與天台一,那就是入靜的較高階段。

呼吸方麵

練功者幾乎忘卻呼吸.這時的呼吸較平常呼吸更深,更緩、更勻、更細,好像一根絲線,不鬆不緊,不折不斷。有時練功者感覺凡息停止,出現胎息,也就是人的肚臍呼吸;或者出現皮膚呼吸,皮膚吸氣時有涼感,呼氣時有熱感。不管哪種情況,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一切順其自然。

體感方麵:

體感方麵最重要的是氣場感。練功者能夠感覺全身周圍形成一個氣場,真氣與天地之氣渾然一體,渾渾沌燉,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進入了入靜之門。繼續練下去,練功者感覺身體無限擴大,直至消失。有的感到氣血蒸騰,丹田部位真氣跳動,滾動、流動,身體發熱,發光。或者感到身體發輕發飄升入天空,或者身體發沉深入地下千丈。

深層意識方麵:

入靜到比較深的層次時,天目穴往往還會出現各種景象。如見神靈,如聞蟲鳴、鳥叫,異香撲鼻,佳人如畫,多種山川美景、亭台樓閣曆曆如在眼前。這些都稱之為魔景;練功者必須穩住心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保持心鏡不起波浪。

二、入靜的姿式

靜功主要以坐姿為主,當然也包括臥姿。但臥姿隻是在練功者身體太弱,實在坐不住的情況下采用,一般人盡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練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盤式、單盤式和雙盤式.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淺不同。

初學者以平坐式為宜,這樣四肢舒暢不受壓迫,有利於入靜。隨著功夫的加深,修煉者必須逐漸過渡到盤腿式,特別是進入高層次的法門時.必須以雙盤才能出功夫。因為這種姿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收懾心神,而且下盤穩固有利於氣機在軀千部位發動,而且一旦真氣充盈寸,下盤堅固的阻力也有利於鍛煉內氣的力量,不管哪種姿式,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自然放鬆,放鬆全身才有利於入靜。放鬆不是鬆鬆垮垮,而是要求脊柱豎直的情況下,全身的嘰肉放鬆,既凝靜而又不僵。

修看著這麼磅礴深厚的內容。修感覺,如果將這本書,就算交到普通人手中的話。那麼普通人也能入靜煉氣。看著自己還沒看完的內容。下課鈴聲已經響起。修隻好合上書。跟著同學們走出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