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從山西走來的元帥(1 / 3)

黃埔一期的畢業生

毛澤東曾說:蔣介石是靠辦黃埔起家的。這話確有一定道理。在蔣介石的嫡係部隊中央軍中執掌帥印的絕大多數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國民黨軍中的黃埔學生見到蔣介石多稱其為“校長”,而自稱為“學生”,以體現他們之間非同一般的關係。

實際上不僅國民黨軍中到處可見黃埔軍校畢業生的足跡,共產黨的將領中也有很多出自黃埔,因為在黃埔軍校初創時期,在目共第一次真誠合作之時,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反對封建軍閥勢力的革命力量,其中既有國民黨人,也有大批的共產黨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無帥之一的徐向前就是黃埔一期的學生。徐向前堪稱一代儒將,稱得上是一個“文化人”。

徐向前10歲那年上過兩年私塾,爾後轉到沱陽學校讀高小。從我軍大多數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將領的簡曆看,參加革命前上過高小的實屬鳳毛麟角。

因此,這在當時已經算是有很高的學問了。在這所學校裏,徐向前感受到了一個遠比鄉下私塾開闊得多的天地,使他拓寬了視野,啟發了思路。由於家境逐漸衰落,在15歲時,徐向前失學了。

在一家書店幹了兩年多的學徒工後,一直熱烈向往讀書的徐向前於1919年又考進了公費的國民師範學校。畢業後,徐向前當了一名小學教員。徐向前的求學生涯並未到此結束,1924年初,位於廣州的革命政府所辦軍官學校招生,有著紮實的文化功底又對革命一往情深的徐向前,成為在中國曆史上有著巨大影響的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員。

進入黃埔軍校,既是徐向前接受教育的繼續,又可以看作他軍事生涯的開始。

黃埔軍校因建立在四麵環水的黃埔島上而得名。以後,黃埔軍校的名字越叫越響,“國民軍軍官學校”的原稱倒沒有什麼人再提起了。

黃埔軍校剛成立時,共產黨人在其中也傾注了很大的心血。周恩來擔任學校的政治部主任,聶榮臻擔任過政治部的秘書,葉劍英擔任過教授部副主任,渾代英。肖楚女等同誌也曾擔任過軍校的教官。

徐向前在黃埔學習期間,正是軍閥混戰的年代,學員們都是一邊學習,一邊參加戰鬥,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第一期開學不久,爆發了第二次直奉戰爭。在孫中山揮師北伐的過程中,徐向前參加了為孫中山放哨、警衛的任務。一個月後,又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的戰鬥。這是黃埔軍校學生首次真刀真槍的在戰場上作戰,當時學員們表現得非常勇敢,受到了一致的好評。

也許是和黃埔軍校有緣,徐向前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僅在馮玉祥的國民軍中幹了一年,就又回到了黃埔,隻是這次的黃埔不是廣州的黃埔,而是號稱“第二黃埔”的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並且是出任少校隊長。

武漢黃埔分校時期,是徐向前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關頭,在這裏,徐向前接觸了大量的共產主義思想,完成了從民主主義思想向共產主義思想的轉變。

黃埔軍校對革命的重要貢獻,我們不應忘記,僅僅是黃埔第一期,就培養了大量的共產黨人,像左權、王爾琢、周士第、陳賡、蔡申熙等人,都是黃埔一期的畢業生。

閻錫山的老鄉

129師成立後,徐向前並沒有隨大部隊一起行動,而是跟著周恩來一起到了山西。因為徐向前也是山西五台人,是地地道道的閻錫山的老鄉,所以,軍委希望徐向前能夠利用老鄉關係,走走“後門”。

山西省五台縣位於五台山南麓,因五台山而得名,是個山區小縣,經濟、交通都比較落後。自從閻錫山成為了山西的土皇帝後,五台地區就開始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縣不如鎮,鎮不如村。”所謂“縣不如鎮”,是指五台縣不如東冶鎮,由於東冶鎮土地好,產量高,大戶人家很多,比五台縣城要富裕些;所謂“鎮不如村”,是指東冶鎮不如閻錫山的老家河邊材,閻錫山的舊宅高牆大院、豪門深宅,絕非一般的縣城衙門可比。

徐向前出生的村子與閻錫山的老家僅一河之隔,叫永安村。解放前,山西人隻知道有河邊村,而不知有永安村。解放後,雖然河邊村名聲依舊,但它終究失去了昔日的顯赫,成為了一段曆史的見證,而永安村卻隨著徐向前聲名遠播被整個山西人所熟識,並且山西人力有了徐向前這樣的兒子而感到驕傲。

閻錫山在山西經營多年,將山西徹底變成了自己的一個帝國。閻錫山時代的任何一個山西人幾乎都要受到閻錫山的影響,徐向前也不例外。

當徐向前考入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後,才知道這所師範是閻錫山創辦的,具有準軍事教育的性質,其目的是為了培養軍文兼備的人才,以便準備力量同其他軍閥抗衡,鞏固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地位。該校校長自然也得是閻錫山的心腹。校長趙戴文,秀才出身,和閻錫山一塊鬧過“革命”,任過閻錫山軍第4混成旅的旅長,在山西頗有些名氣。此人能文能武,是閻錫山的得力助手。雖然學校帶有很強的封建色彩,但其嚴格的規章製度,初步的軍事訓練,還是為徐向前今後的軍事生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讓閻錫山沒想到的是,這所學校實際上已經成了山西學生運動的中心。薄一波、王世英、程子華等很多共產黨人都曾先後在這所學校裏學習,從事過革命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閻錫山不得不舉起抗日的旗幟,擺出一副“守上抗戰”的架式。即使這樣,八路軍在閻錫山的地盤上抗日,也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協商和解決,於是中央決定派中共的談判專家周恩來、彭德懷、徐向前等人前往閻錫山處與之談判。據徐向前自己說,這次能夠與周恩來一起去,完全是因為他是山西五台人,沾了與閻錫山是老鄉的光,並且在晉軍中有很多熟人,便於開展統一戰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