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不絕的尾聲(1 / 3)

兩個中國通

兔死狐悲,百團大戰後,日原第1軍司令官退出了現役。華北方麵軍參謀長也被調任關東軍第3軍12師團長。看著自己的屬下退的退,走的走,多田駿的心情十分沮喪。讓多田駿不順心的事一件接著一件。

1940年11月14日,參謀總長對中國派遣軍傳達禦前會議決定的“中國事變處理綱要”,同時,指示中國派遣軍根據本綱要做出具體研究。兩個星期後,中國派遣軍第一課高級參謀真日穰一郎大佐,向多田駿傳達了中國派遣軍今後工作的方針。

其中有一條讓多田駿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那就是在談及占領區的治安現狀時,其優劣順序為:蒙疆、三角地帶、武漢地區、華北。最後還特別提到一句,“而以華北力最差”。多田駿很是不服氣。

唯一讓多田駿感到欣慰的是方針中開始對華北有所重視了。該方針明確提出中國派遣軍1941年度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鞏固華北。為此,中國派遣軍由華中抽調兩個師團增援華北。

真田彙報到這裏時,多田駿甚至有些得意了。

多田駿認為自己雖敗猶榮。此次華北的失敗隻是從反麵進一步驗證了他在一年前就已預言了的事情。中國派遣軍現在的指示不過剛與他一年前的思想一致。

華北方麵軍參謀部第四課高級參謀有末精三大佐的一些看法使多田駿如遇知音。有末精三認為,1939年到任的多田方麵軍司令官是日軍中屈指可數的中國通,“熟悉”中國情況,“關心”民生,“深體”民心,充分理解政治戰略的要諦,深得中國方麵的信賴。這些話說得多田駿輕飄飄的。他心裏想,知我者,此人也。“充分理解政治戰略的要諦”,正是我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有末精三接下去所說的話更使多田駿頻頻點頭。他認為,很多軍界人士口頭上都喊剿共第一,但對共軍的實際情況認識不足、作戰與政務分道揚鑣,各行其是,在“百團大戰中之所以受製於共軍,其原因即在於此”。

特別是他的最後一句話更是說到了多田駿的心坎上。他說,中國派遣軍與華北方麵軍在作戰思想尤其是有關政治謀略上的意見分歧,和對共軍認識不足等問題,使方麵軍司令官以及有關人員大傷了腦筋。

多田駿並不認為他的思想僅僅是從本地區的利益出發,他認為,剛剛卸任參謀次長的他已經形成了從全局出發考慮問題的習慣。要解決中國事變,沒有穩定的華北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國派遣軍不但不增兵華北,反而從華北抽調兵力,實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當1941年7月多田駿接受大將軍銜並調日本軍事參議院時、他並沒有敗將的感覺。

日本的軍事參議院是軍務的谘詢機構,有名無權,有點像個敬老院,一般都是在第一線任職的軍官,由於年齡的原因,不能再繼續任職了,才退到軍事參議院任參議官。

多田駿可能意識到了是華北的失敗直接導致了他這次明升暗降,但他覺得作為一名軍人,憑著他對戰爭的認識和駕馭戰爭的能力,晉升大將應是理所當然。他甚至覺得這個榮譽他應該更早地得到。比他晚些出道的岡村寧次早在同年4月就已經升為大將,而老大哥卻晚了幾十月,想到這他心裏總是不痛快。

7月9日,多田駿下達了最後一個命令。

華北方麵軍命令7月9日北平一、各兵團、各部隊應遵照晉察冀邊區作戰計劃做好統一作戰準備。

二、作戰開始時,關於兵力的調轉及其他前項計劃以外的必要事項,另行下達命令。

華北方麵軍司令官事務處理者多田駿就在多田駿在北平卸任的同一天,日本東京正在舉行新任華北方麵軍的任命儀式。新任司令官正是讓多田駿忌妒的又一個中國通——岡村寧次。

提起杉山元、阪垣征四郎、西尾壽造、多田駿可能沒人知道,但提起岡村寧次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

“九·一八”事變後,岡村寧次就到了中國。1936年他就已經是日本關東軍第2師團中將師團長了。1938年他出任第11師團師團長,該師團一直是對國民黨軍作戰的主力師團。雖然中間在軍事參議院閑賦幾月,但這並沒有消磨他重返前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