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漢朝的腳印:踩在未知的土地上(1)(1 / 3)

古時有一部圖文並茂的《山海經》,可以說是古典版的世界地理圖冊,書中所描繪的大千世界太過“荒誕離奇”,以致於司馬遷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但是漢使者的步伐,卻把那些神話中的國度化為現實的地名。

漢朝人是中華民族曆史上少有的冒險者和拓荒者,他們從中原來到亞熱帶與熱帶的南方叢林,一直前進到南海的盡頭,又東進到半島,西去到沙漠。張騫更為中國人打開了西方的門戶,堪稱中國版的“地理大發現”。

司馬路說:“讀史記和漢書,最令人振奮的就是漢人對未知世界那種積極的探索,具有這種探索精神的個人和民族,都是偉大的。而讀後世的王朝史書,看到他們在原地反複地打轉,略有惋惜。然而最令人沮喪的,是那種開放的心態和進取的精神,一點點地沉淪、乃至湮滅……”

第十二節 南越風暴:漢朝之亞洲崛起

公元前2、3世紀之交,東亞大地,楚漢戰爭的硝煙剛剛散去,山河殘破,經濟蕭條,百姓流離失所,麵對如此的形勢,漢朝當局審時度勢,在國內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對於周邊地區的從屬國,也采取了比較寬鬆的羈縻政策。

漢朝初年的國家組織結構,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實行郡縣製,直接統治的地區。第二個層次是實行分封製,間接統治的地區。如吳、楚、長沙國等。第二個層次是屬國,如南越國、朝鮮國。

疑點之一:越國滅亡後,勾踐的後裔之中,有一支逃亡到浙江南部甌江流域,建立了“東甌國”。這個僻處浙江南部的袖珍小國,為什麼會在漢武帝時代從史冊上神秘消失?

疑點之二:年輕的南越王子趙嬰齊來到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大都市長安,邂逅了一位來自邯鄲的美麗姑娘。若幹年後,這位美麗姑娘已經成為南越國的皇太後,她的初戀情人卻以漢朝使者的身份來到嶺南。而南越國的存亡,與這對舊日情侶又有什麼關聯呢?

一、從袖珍小國東甌國說起

這一段往事要從袖珍小國東甌國說起。

眾所周知春秋末年吳越爭霸,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吞並吳國。之後,勾踐把勢力一直擴張到山東沿海,成為一方霸主。當此之時,越國強盛至極,周邊的傳統大國如楚國、齊國,唯恐越國來攻打自己,自守不足,更別提去招惹越國了。

但越之霸業曇花一現,勾踐死後,子孫內訌不斷,到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勾踐的七世孫無強在一次戰鬥中被楚軍擊敗戰死,強盛一時的越國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部落子孫,四散逃亡。勾踐的後裔之中,有一支逃亡到浙江南部甌江流域,得名“甌越族”。另一支逃逃亡到浙江南部閩江流域,形成“閩越族”。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百越用兵,“甌越族”和“閩越族”不能幸免,也被征服,秦朝在當地設立閩中郡,實行郡縣行政管理。

秦末農民起義,甌越領袖雒搖與閩越領袖無諸也組織起一支土著兵團,跟隨英布的老丈人吳芮,也參加到反秦的革命大浪潮中。

那麼,楚漢相爭的時候,越人又是站在哪一邊呢?答案是無論甌越領袖雒搖,還是閩越領袖無諸,都堅定地站在劉邦陣營一邊。

原因何在?其實越人對項羽,本來還是有好感的。但是項羽分封諸王的時候,偏偏有意無意地遺漏了雒搖、無諸,這就引起了越人的不滿。相對於項羽的小氣,劉邦是大方的,他在楚漢戰爭結束當年即給了無諸“閩越王”,讓他美滋滋地回福建老家去了。至於雒搖,得了一個侯爵的封號。到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也封為東海王,都東甌,俗號東甌王。

這樣一來,漢朝在浙江、福建沿海建立了一對越裔雙子附屬國,維持了這一地區的和平,也給了兩支越人自由發展本民族文化的絕好機會。

但是這對越裔雙子卻不能和睦相處,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戰敗後到東甌國避難,東甌王在漢廷密使的遊說之下,欺騙劉濞說:“請大王檢閱部隊,慰勞將士!”劉濞上當,欣然出來慰問,結果被東甌王的弟弟“夷鳥將軍”刺殺。

劉濞雖死,他的兒子劉子駒卻逃得性命,去了閩越國,在劉子駒的挑撥之下,閩越出兵攻打東甌國,海灘上一陣廝殺,東甌王壯烈殉國。

閩越人殺死了東甌王,漢朝的援軍也到了,閩越國不敢和宗主國敵對,聞訊撤退。此後,東甌國迫於閩越壓力,“請舉國徙中國,乃悉舉眾來,處江淮之間”, 四萬多東甌人移民去了安徽,從此“東甌國”一詞,從曆史上消失。

“東甌國”的消亡,使越裔雙子隻剩下閩越國孤獨地存在。而閩越卻越玩越大,居然又去攻打南方的南越國。

南越國又是怎樣的一個國度呢?

二、嶺南大邦:南越國

南越國與越裔雙子不同,雖然南越國的下層民眾也是越人,但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卻是如假包換的秦人。

南越國的開國君主,姓趙名佗,是秦朝恒山郡真定縣(今河北)人。趙佗是秦帝國南征軍團的副將。主將任囂死後,趙佗掌握嶺南大權,他封閉關塞,切斷與中原的聯係,在嶺南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是為南越國。

所謂“五嶺北來峰在地,九州南盡水浮天”,當時秦朝在嶺南有三個郡,包括現在的兩廣和越南北部區域,按照秦人的計算“南北東西數千裏”,的確是別有洞天。趙佗起初所控製的範圍,不過是南海一郡(廣州),經過戰爭、聯姻等手段,軟硬兼施,逐漸吞並了另兩個郡:桂林、象郡,從而統一了嶺南。

讀《桃花源記》,陶淵明為我們描述“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情景,貌似南越國的隔絕自立,遠離硝煙。“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更是南越國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