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探究起來,呂嘉的威望,比當時的南越王趙興還要高。呂嘉對南越國將來前途的考慮,特別是維持王國半獨立地位的願望,也要比南越王和太後強烈得多。所以,老呂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以身體不好為理由,拒絕會見漢朝,拖延時間。同時對南越王施加壓力,反對國王進京,做漢朝的諸侯王。
雙方的矛盾,終於在一場宴會上激化。這是一場廣東版的鴻門宴,樛太後害怕老呂叛變,打算借刀殺人,用安國少季的力量殺死老呂,然後帶著兒子南越王趙興去繁榮的大都市長安覲見皇帝。
宴會的主人是南越王趙興,參加宴會的賓客,是漢朝使節團和南越政要,最主要的一位客人,就是呂相爺。酒沒喝幾杯,樛太後就忍不住發難,質問老呂:“大王要進京覲見皇帝,丞相你為何百般阻撓?”
樛太後問的是老呂,眼睛卻看向安國少季,這眼神的意思,是讓他動手殺呂嘉。然而安國少季在關鍵時刻卻猶豫起來,殺南越的丞相,可是一件大事,應該向皇帝請示。而自己的報告送出之後,尚未得到朝廷的批複。
安國少季的另一個顧慮是南越的軍隊在呂家人控製之下,殺了老呂,軍隊嘩變怎麼辦?他這邊在琢磨,那邊老呂可瞧出點名堂來,氣氛不對啊,這是要幹什麼?呂嘉趕緊找個借口,溜出王宮,也不敢回家,直接奔軍營,到擔任軍職的老弟那裏混了一宿。
這女人發起狠來,可比老爺們厲害。樛太後一看老呂跑了,搶過衛兵手中的鐵矛就要追殺呂嘉。不過太後的追殺行動讓兒子給攔住了。南越王趙興本來就不想殺呂相爺,安國少季也在等待長安的進一步指示,所以除了太後,其實沒有人要對老呂下手。老呂發現自己還是安全的,也取消了反攻王宮的打算。雙方就這樣陷入僵持,直到漢朝中央的指示到來。
四、漢越關係破裂
其實漢武帝接到安國少季的報告之後,很快作出了決斷。漢武帝認為南越的王、太後都想進京,隻有丞相呂嘉一個人反對,隻是因為派去的使者安國少季太膽小,所以才拖延不能解決。漢武帝的結論是要派強有力的人到南越去,給他們一點壓力。
漢武帝找來一個叫莊參的大臣,讓他帶兩千人去嶺南。莊參問:“是要攻打南越嗎?”
“不是。”
莊參又問:“是要與南越進行和平談判嗎?”
“也不是。”
莊參一攤雙手,“那我沒法去,如果是和平談判,幾個人就可以了。如果是攻打南越,兩千人根本不夠!”
這時候有個河南人,姓韓名千秋,自告奮勇,願意去嶺南。他說:“一個小小的南越國算什麼?再說有國王、太後支持,一個丞相,能興多大風浪,給我三百個大塊頭壯士,我把呂嘉的首級帶回來向陛下報告!”
漢武帝一聽,這個河南人有點意思,就任命他為這次行動的負責人,會同樛太後的弟弟樛樂帶領兩千步兵,出發前往嶺南。
韓千秋等人走到半道,消息就已經走漏,傳到了老呂的耳朵裏。呂相爺立刻召集南越官員和各界知名人士,宣布太後的罪狀:第一條是淫蕩之罪:與漢朝使者勾搭成奸,淫亂宮廷,給先王戴綠帽子,敗壞南越的良好民風習俗。第二條是賣國之罪:太後利用國王年少,把持朝政,脅迫國王進京,當漢朝的諸侯王,這是賣國之罪。
於是動員軍隊,包圍王宮和漢朝使節團下榻的招待所,將樛太後以及國王趙興、漢朝使節包括安國少季在內全部殺死。
趙嬰齊有一位南越籍的妃子,生了一個兒子叫趙建德,被老呂抬出來,當了新任南越國王。
這時韓千秋翻越五嶺,已經進入南越國土,老呂有意大開門戶,讓他長驅直入。眼看著走到番禺(今廣州)城北四十裏的地方,韓千秋跟樛樂嘀咕,“你姐姐派來接應的人怎麼還沒來啊?”
“怎麼沒來,我們等候多時了。”一時間四麵八方出來好些人,烏壓壓地就把韓千秋給圍住了,一場惡鬥,兩千壯漢,全部戰死。
殺死漢朝使節,這是對漢朝中央的正式背叛,到這一步,雖然老呂寫了份請罪報告放在邊關,請求寬恕,但是漢越關係已經難以修複。
漢武帝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在南越國發生的這些事傳到長安,已經是這一年(公元前112年)的春天。漢武帝召開專題國事會議,討論南越局勢。
首先要解決的是韓千秋等人的評估問題。漢武帝認為,韓千秋雖然沒有成功,勇氣可嘉,為了鼓勵這種為國捐軀的精神,特別加封侯爵,韓千秋已經死了,侯爵的待遇就傳給他的兒子韓延年。
接著是對南越政變如何反應。漢武帝決定采取強硬措施,用兵討伐。戰爭的準備工作在秋天基本完成,漢朝討伐大軍分成四路:第一路:指揮官伏波將軍路博德,從長沙國桂陽(今湖南境內),直下湟水;第二路:指揮官樓船將軍楊仆,走豫章郡(今江西境內),直下橫浦;第三路:指揮官歸降漢朝的南越人戈船將軍和下厲將軍,率兵走出零陵(今湖南境內),然後一路直下漓水(今廣西漓江),一路直抵蒼梧(今廣西境內);第四路:指揮官馳義侯,利用巴蜀的罪人,調動夜郎國的軍隊,直下牂柯江。
以上軍隊,總計十萬人,在番禺會師。另外,閩越國也主動發兵,配合漢朝討伐南越國。
那麼,南越國的對策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