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附記 騎兵團之後的命運(1 / 1)

故事的敘述結束了。但事實上,騎兵們的光榮業績還仍然繼續著。

解放戰爭時期,騎兵團被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七縱隊(一縱、七縱合並後成為第一縱隊騎兵團),參加了魯西南會戰,並且在千裏躍進大別山的征途中擔任劉鄧大軍的後衛,立下了赫赫戰功。

1947年9月,騎兵團奉命北渡淮河,脫離主力單獨在外線活動。指戰員們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轉戰新蔡、息縣、正陽、平輿,創建了淮西(淮河以北、沙河以南)根據地,從而一舉打通大別山和豫皖蘇區之間的聯係,有力地配合了大別山區的內線作戰,得到了劉、鄧首長的高度讚揚。

淮海戰役期間,二野一縱騎兵團擔負著鉗製、阻擋敵黃維兵團東援徐州的任務。在洪河防線被敵先頭部隊突破的緊急關頭,騎兵們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迎擊敵人的裝甲鐵流,確保了中原野戰軍各部按時到達預定伏擊地點。但是,騎兵團副團長、特級戰鬥英雄李樹茂同誌卻在這次戰鬥中英勇犧牲了。

由於騎兵部隊不適宜南方水網地區作戰,騎兵團沒有參加渡江戰役,而是於1949年3月被編入河南省軍區,擔負起剿匪護路、保證第四野戰軍順利沿平漢線向南挺進的任務,部隊也因此改稱“河南軍區騎兵團”。

1951年4月,騎兵團抽調兩百多名骨幹到西南軍區,組建進藏騎兵部隊。

1952年4月,騎兵團三營調歸河南地方公安部隊。同月,騎兵一營、二營北上察哈爾,被編入新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一師。騎兵一營被編為高射炮營,二營被編為挽拽炮兵營,團機關被編為炮兵司令部。

1952年10月1日,騎兵第一師參加了天安門國慶閱兵。

1962年,新疆發生“伊塔事件”, 騎兵第一師奉命進駐新疆。

1964年,騎兵第一師被改編為摩托化步兵。由此,紅十五軍團騎兵團、一二九師騎兵團、第二野戰軍一縱騎兵團、騎兵第一師炮兵團最終發展成為了新疆軍區摩步第八師炮兵團。

現在,這支部隊還保留著三個紅軍連,他們是——炮兵一連(紅一連,黑馬連)、二連(紅四連,紅馬連)、四連(紅三連,白馬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