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遊牧為生的黨項人皮膚黧黑,在黎黑皮膚的襯托下,牙齒顯得雪白,他們眼睛深陷,身材高大,剃禿發,戴耳環,穿戴毛氈、毛布和獸皮做成的衣服、皮靴,住的是毛氈帳篷,這樣的帳篷便於隨時拆遷。
黨項羌族是一個驍勇勁悍的民族,“好勇善獵,日以兵馬為務”。在黨項羌族的文化習俗中崇尚武力,西夏流傳的本民族諺語是這樣讚美他們的尚武精神的:
寧射蒼鷹不射兔,寧捕猛虎不捕狐。
與明相伴不會暗,與強相伴不會弱。
張弓無力莫放箭,說話不巧莫張口。
人有智不迷俗處,箭有功敢入深山。
心怯也別趴下,箭盡也別投降。
腸淌纏裹腰際,腹穿用草塞填。
美人穿上皮襖,也不會變醜。
勇士坐在人後,也不會變弱。
黨項羌人的複仇心理也十分強烈,“若仇人未得,必蓬頭垢麵,跣足蔬食,要斬仇人而後複常”。實在沒有能力複仇的人,就會請鄰裏幫忙完成複仇計劃。如果雙方的仇怨得以和平解決,就要舉行盟誓儀式,並發毒誓。
在婚姻方麵,黨項人保留了原始的收繼婚製度和原始的性愛自由的習俗,即氏族內的婦女在丈夫死後,允許被丈夫的兄弟或侄子娶為妻子。“凡育女稍長,靡由媒妁,暗有期會,家之不問。”愛到情深,兩人可以身殉情,以表達對愛情的忠貞。黨項人死後實行火葬,這一喪葬習俗一直保留了很長時間。
“氣候多風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是對早期黨項羌族居住地的生動描述。由於所居地氣候惡劣、幹燥,黨項人過著不懂農耕,不種莊稼,逐水草而遷徙的原始遊牧生活。他們的生存狀況較差,生產力水平低下。他們養殖犛牛、馬、驢、003羊,以供食用;居住在隨時可拆卸的帳篷中;沒有文字;沒有曆法,隻依靠一年一度的草木枯榮來計算年歲日月。他們以姓氏或居住地作為部落的名稱,“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其中同姓部落又分為一些大小不一、不相統一的部落。在眾多的部落中,主要有8個規模較大、勢力較強的部落,即“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其中拓跋氏勢力最強,他們就是後來建立西夏王國的黨項拓跋氏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