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銀衣(1 / 2)

第三十一章銀衣

宮商饒有興趣的看著駱央,說:“既然我和師兄都有興趣,駱兄說說無妨,畢竟戰爭的詳細經過可都在帝國軍部的機密檔案裏,尋常人可看不著。”

駱央聳肩說:“道聽途說罷了·······蘇城從古代開始,或者說從四百年前帝國開國帝君征戰天下時,便是必爭之地,畢竟,這座城相當於一座省府的門戶。因此,一年前蘇城守軍足有一萬人,而叛軍也知曉此城何等要害,以三萬人將這座城團團圍住······”

宮商搖頭打斷道:“雖說人數絕對占優,但是想來三萬人已經是叛軍的主力了,而······蘇城衛軍想必都是府軍中的精銳,另一方麵蘇城雖然不是什麼銅錢鐵壁,但是叛軍物資稀缺,攻城兵器不足,說實話,我覺得三萬人能圍城,但未必能攻城。”

駱央點頭道:“是啊,但叛軍的想法,似乎也不是強攻,而是將此城圍住,截斷了水源,等到城中斷水之時······”

“這倒是個好主意,但蘇城位於原野,城中地下水井可是許多。”

“但畢竟有限,最多一月還是會枯竭的。所以新任的府君很快的看破要害,便馬不停蹄的派遣了兩萬援軍。”

宮商道:“這不可能,帝國有律,一府之軍不得超過兩萬五千人,加之近代府君皆是······斂財之輩,想來也不會耗費大量軍資。”

駱央笑道:“殿下明見,因此實際上隻有一萬三千人,可謂是蘇省大部分的軍力了。”

宮商微微皺眉說:“即便是一萬三千人,但是叛軍三萬人圍城,兵力分散,隻要城中之兵裏應外合,應也是可以破敵的。”

駱央道:“可惜的是······這一萬三千人半路上遭遇了叛軍的伏擊。”

“伏擊。”

“不是說叛軍圍城嗎?哪裏來的伏兵?”

駱央搖搖頭說:“這個就不知道了,而且······總之到最後一萬守城的府軍和來援的援軍,全軍覆沒,蘇城也被叛軍奪了。隻是後來隨著帝國珞甲重騎和新設的陰陽術師軍團加入,叛軍才在蘇城外大敗,自那之後很快叛亂就被掃除了。”

說到此駱央目光隱晦的狠厲起來,深深的看了一眼,那遠處的通緝令。

仿佛有哪個令人憎惡的人在那其中。

宮商見天色漸晚,說:“我們還是入行館吧,明日還要趕路呢。”

駱央和蘇一詢兩人點頭,隨之也不再談論,便一同走入了行館之中。

······

······

“誒,老孫頭,聽見那幾個年輕人談論了嗎?”

“當然聽到了,現在的年輕人啊,也真是敢名目張膽的談這種事情。”

“你看他們入的行館,那可是官家行館,聽說最近有陰陽院的隊伍經過我們蘇城,想來就是那些個年輕人了。”

街頭茶館,就建在行館對麵,正好有那麼兩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坐在茶館門口喝著茶,正巧便聽見駱央宮商和蘇一詢之間的談論。

“老孫頭,你說你家二兒子當初可也是參加了那大戰,給老頭子我說說,聽那幾個年輕人說的怪邪乎的。”

老孫頭一直十分得意自己的兒子參加了平定叛亂的大戰,主要是因為大戰後得了不少賞錢,他嗬嗬笑道:“哪有什麼邪乎的,不是說三萬人嗎?援軍快到的那幾天,正好‘霧期’,從城裏看不到城外,聽我兒子說,他聽將軍說那時,叛軍可是分出了兩萬人去伏擊那即將趕到的援軍。”

“啊?這不是找死嗎?”

老孫頭罵道:“找什麼死,兩萬人打伏擊了,還打不過了一萬三?”

另外的老人說:“不是說這個,不是說叛軍裝備差嗎。當年我也是帝國官家的鐵匠,後來更做過參軍的,我們帝國軍隊的配備可都是上好的鐵礦打造的,叛軍據說還有些人拿的是鐮刀,鋤頭。我倒覺得兩萬人還是少了吧,要是三萬人,才可能大獲全勝吧”

老孫頭點點頭說:“倒也是,聽我兒子說,領軍的可是曾經中州鎮軍將軍‘李勳’的門生,領兵有方,雖然遭到襲擊但當時就穩定了戰局,那叛軍雖說勝了,但是慘勝。而援軍雖然敗了,但傷亡幾乎是一比一。”

“還有一萬人呢。”

老孫頭搖頭說:“他們······攻城了。”

“啊?”

老孫頭看了一眼茶館外,那布告欄上的通緝令,說:“聽人家說是‘銀衣’的主意,咱們蘇城之前那個城主,不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嗎?總之退敵後,不知為什麼當時的城主竟然開城出擊了!結果在城外十裏的土坡後,中了陷阱,聽說叛軍把叛亂時各城搜亂到的火藥全部用上了,結果·····唉,那戰我那兒子算是命好,活了下來,聽他說,出城追擊的軍伍十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