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辦小事(1 / 2)

高同縣經過各個老板的捐資幫助,終於實現了撤縣建市的設想。一連幾年的努力,所有縣城周圍那些坡地和小小村子都開發了。

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縣裏出了錢,那開發來的土地就公標出賣。不到幾年的工夫,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一直向縣城的外圍擴展。那大大小小街道布滿全城,交通四通八達。

還有,那各個地產開發商的到來,建成了一座座群樓。這些高樓大夏直插雲霄,這就使人們覺得這個小縣城,不但橫向延伸,也向天空擴展,所有的人都覺得它切切實實的長了起來。當然還有在軟件建設方麵,那小城的人口每天都在增多,原有的學校不夠用了,還要新建了學校。

街上的人也多了起來,交通成了問題。那醫院新建了幾間,當然公安局的人口賬簿上也增加了厚厚的頁數。這一切都顯出,這個城市一切都在變化著,都在澎漲著。縣就撤了,市就建起來了。

這次春雄的撤縣建市工作立了大功,得到了縣裏的表揚。加上春雄做的公益事日漸增多,不但在老板中,在各級領位中,就是在民眾百姓中,他的名字廣為人知。

春雄是個人人敬仰的老板,所以由於他的人際關係廣,不少人找他辦事。大事找他,那些小的事解決不了,如果與他攀上了關係,都要找他出麵幫助解決,而隻要他一出手,一定會辦成的。

一個時期,國家的政策把教育放在優先的發展地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科技當作生產力,而教育就成了最重要的部門。人才的層出不窮發展,就是教育一楂楂地培養出來的。

教育與老師學生的關係很大,所以這些就成了人們最為關注的對象了。一個時期,我們都把教育的質量好壞以考試的好壞來評斷的,所以這個時期,我們就十分重視教學中的考試了。

就把考試當作重中之重的教學工作,學生與老師就被分數的好與差作為評斷標準,老師教的學生分數不好,就被評為

是個低能的老師,學生分教不好,也算是個不好的學生。在基層,所有的人都如此認為。這樣的一個氛圍,那些學校也分了等級。

在基層,小學和中學都分了等級。人們都希望自已的孩子能進入那些高等級的學校裏就讀,隻有在那些所謂好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被人看重,當作優秀的人,就說他們是些有前途的人,也不管事實是不是如此。

因為不少在差等學校裏培養出來的人,後來的人生事業上卻是成功的人。再說那些從好學校培養出的人說來,也並不是個個是很有前途的人,有一些後來真的是人生暗淡無光,對社會沒有什麼大貢獻。

可不管怎麼樣,人們的思維已經定勢,就難以改變了。再說我們的現實是如此的,還有什麼可反對的呢?人們隻得順應現實。

嶺華村與沙嶺村是鄰村,這條小村有一個叫春風的農民,現實使他家人感覺到,現在智力投資是重中之重,因為經濟的發展靠的是科技,科技是靠人的智力技能,所以孩子的讀書十分重要,他希望自已的孩子讀書成績好。

他想到孩子要成績好,這與學校的教學有關,擇校與老師,是他必做的了。孩子從讀小學開始,他就開始幫他擇就讀學校了。春風本來是農村的人,擇校是一件難事,可再難的事也要辦的。

他通過親戚,聯係到那個鎮級小學的中心校長,把自已的孩子放進去就讀了。可事情沒不是他想象的那個樣,他兒子是農村來的孩子,孩子的智力也不是一流的,所以讀書的成績不很好。

作為一個農民,已花了不少錢才得以進到如此的中心小學就讀,就沒有錢送給老師,引得老師更多的關心自已的孩子,所以他的孩子的成績總提不起來。

兒子的前途更為重要,這個春風就在農閑時,大搞副業撈錢,有了錢就把自已的妻子送到小城裏照看孩子。專門給孩子的生活帶來方便,另一方麵也能天天監督孩子的學業。

為了把成績提起來,春風給孩子更多更精的課外作業,於是孩子在書山題海裏打混了,結果那小孩子的身體被搞壞了。孩子的身體不好,那成績更是不好了。

結果春風很是著急,然而,小考就要開始了,他總是嗬護孩子,把最高級的最有營養食品給兒子吃,還叫妻子進一步關注孩子的學習。到最後衝刺的一個多月,他還花了錢請了最優秀的老師到來輔導。

可怎知事與願為,他的兒子在模議題考試中分數總還是不高的。最後實際的考試中隻考得個中等成績,重點中學的分數線怎也進不了。

這就難為春風了,他又開始托人把自已的孩子移到當地的一家重點中學就讀。這是一家鎮辦中學啊。

他同樣在三年的期盼中過著,可到了中孝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小學基礎不好,在初中的三年學習裏,孩子再一次在母親的督促下讀書,少與他人接觸,少參加社會活動,更聰明不起來,更不是讀書考試的料子,結果中考也隻是考個中等分數。這要命的分數把一家人都煩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