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一行先後流亡至曹、宋、鄭等國,最後來到楚國。楚成王非常器重重耳,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接待了他。後來,秦穆公派人來接重耳,重耳決定到秦國去,成王為他餞行,還送了許多東西給他。
公元前636年,晉惠公去世了。秦穆公派軍隊護送重耳回國,流亡19年、已62歲的重耳回到祖國,當上了君主,是為晉文公。
●中原霸主晉文公
晉在春秋初年比較弱小,其疆域僅包括今晉南和汾、儈流域一帶,都城在翼(今山西冀城)。獻公時,晉滅了耿(在今山西)、霍(在今山西)、魏(在今山西)三個小國,接著又滅了貌、虞兩國,晉國疆土從黃河北岸延伸到黃河以南。獻公死,諸子因爭位而釀成內亂。相繼在位的是碌碌無能的惠公和懷公,故一直受製於秦。晉長期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的援助下回國繼位,是為有名的晉文公。他備嚐“險阻艱難”,即位後發奮圖強,任用有才幹的趙衰、狐偃等人,並注意發展農業、手工業生產。經過一年的發展,初登君位的晉文公開始了他的稱描中原的大業。當時,晉國內,晉惠公的無能使作為大國的晉國默默無聞,而新君的繼位,立刻激發了晉國人的希望,舉國上下空前團結有力;晉國外,齊桓公的霸業已經結束,周天子被王子帶通迫到了外地,天下群龍無首,爭執驟增,而狄人和楚國則乘機侵擾和圖謀中原。這與齊桓公稱霸之前相似,中原各國又麵臨著由誰來完成“尊王攘夷”的使命。這時,晉國率先解決了王室的政治矛盾,殺了王子帶,讓周襄王複國,完成了“尊王”的任務。
公元前634年,齊孝公為了當上霸主,挑起了中原各國的征戰。楚國乘機介入,率各國攻擊齊國及其盟國宋國。宋國眼看支持不住了,隻好向晉國求援。而此時的晉國對軍隊的編製進行了改革,正想找個像樣的理由進軍中原。於是在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聯合齊、秦兩國救宋,決心與楚國爭霸中原。晉文公采取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令晉軍“退避三舍”,占據了有利位置。隨後,晉大敗楚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
戰後,晉文公和齊、魯、宋、衛等七國之君盟於踐土(在今河南),並得到周王的策命。這年冬天,晉又會諸侯於溫(在今河南),周王也被召赴會,晉文公繼齊桓公成為了中原霸主。
●城濮戰退避三舍
晉文公安定了周王室後,又過了兩年,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將成得臣統率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形勢危急。於是,公元前632年春,晉文公擴充了軍隊,建立了上、中、下三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並首先攻占了歸附楚國的曹國和衛國,俘虜了兩國君主。
攻下曹國和衛國後,晉文公以為楚國會放棄攻宋而來救援曹、衛兩國,但楚國卻無動於衷,依然圍住宋國國都商丘。
楚成王本來並不想同晉國交戰,聽到晉文公親自率軍出戰,他立刻命令成得臣退兵。成得臣誌在必得,不肯半途而廢,他認為宋國遲早都能攻下來。成得臣先派人去通知晉軍,要求他們把曹、衛兩國國君放回來。晉文公決定將計就計,暗地告訴曹、衛兩國國君,答應恢複他們的國君之位,但他們兩國必須先同楚國斷絕一切往來。曹、衛兩國國君同意了。
成得臣本想救曹、衛兩國,不料他們竟和晉國串通一氣,而與楚國斷絕了關係。他立即調動全軍向晉軍逼進。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馬上命令晉軍後撤。軍中將士感到納悶,忙問其中緣由。大臣狐偃向大家解釋道:“當年文公流亡時,楚成王曾幫助過他,文公也在楚成王麵前答應過:如果晉楚兩國交戰,晉國定會‘退避三舍’。現在我軍後撤九十裏,是為了履行當時文公的許諾,也算是對楚成王的報答。如果文公食言,那麼我們就理虧了,而且楚軍就會士氣大振。現在我軍‘退避三舍’,楚軍如果仍步步緊逼,得寸進尺,那就是他們的過失了,我們也就掌握了主動,有充足的理由同他們交戰了。”
晉軍一口氣撤到衛國境內的城淮,並在這裏安營紮寨,列好了陣勢。公元前632年4月,城濮之戰開始了。是役,晉軍出其不意地打敗了楚軍,成得臣在幾員戰將的拚死保護下才得以突出重圍。晉文公見楚軍大敗,便下令不再追殺。成得臣見自己隻剩下幾名殘兵敗將,痛心疾首,自覺無顏再見楚成王,拔劍自刎。
城濮一仗,晉軍占領了楚國營地,俘獲楚軍戰車百輛,士兵千餘人,還有大量糧草,給楚國以沉重的打擊。
●秦穆公稱霸西戎
秦國地處渭水流域,於西戎、北狄之間。周宣王時封秦仲為大夫,秦仲在攻伐戎、狄的戰爭中戰死;其子莊公繼續攻伐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睡大夫”。西周滅亡,秦襄公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占據了以岐、灃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建都於雍(今陝西鳳翔),勢力逐漸發展起來。經過一百多年,到秦穆公時,秦國發展成為強盛的奴隸製國家
秦穆公的霸業得益於善用人才,招來許多賢人為他輔佐政事,如當時著名的政治家百裏奚協助秦穆公改革內政、發展生產,使秦國國力漸強。在晉稱霸時,秦也很想向東發展自己的勢力。秦晉骰之戰後,秦向東擴張的道路被晉所阻。於是,秦穆公采用謀臣由餘的計謀轉而向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