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淪陷於北方,是南朝衰敗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失去江北地區的緩衝屏障,北方軍隊可以輕易渡江進攻南方,使江南軍事上的防守相當困難,更不用說對北方發動進攻了。蕭繹的焚書(其中很多珍貴的圖書從此絕滅),是我國古代文化史上一大浩劫。

●高洋稱帝建北齊

高洋是高歡之子。公元535年,高洋受封為驃騎大將軍、太原郡開國公;公元547年任尚書令、京畿大都督。

公元549年,高歡長子高澄被殺,高洋繼掌東魏政權。高洋革除高澄時不便於民的弊政,順利控製了政局。

次年正月,孝靜帝任命高洋為丞相,後又進爵為齊王。同年五月,高洋廢孝靜帝,即皇帝位,建立北齊政權,是為北齊文宣帝。高洋稱帝後,勵精圖治,北齊國力達到鼎盛。

●陳霸先平叛建陳

陳霸先,字興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自幼家境貧寒,卻好讀兵書。當過油庫吏、中直兵參軍,後因平亂有功,被提任為西江督護,很快又因平定交州李賁之亂有功,封為交州司馬兼領武平太守(在今越南境內),後任振遠將軍、高要太寺。蕭衍曾親自召見陳霸先,並授予他直閣將軍一職,封號新安子。

侯景叛亂後,陳霸先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討伐侯景,後與征東將軍王僧辯會合共進。公元552年,領軍圍石頭城(今南京),大敗侯景。侯景敗亡後,陳霸先因平叛有功被梁元帝蕭繹任命為司空、南徐州刺史,鎮京口(今江蘇鎮江)。公元554年,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殺。陳霸先與王僧辯請蕭繹第九子晉安王蕭方智以太宰承製,入居朝堂。公元555年,王僧辯屈事北齊,迎立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梁帝,陳霸先苦勸無效,便殺了王僧辯,立蕭方智為帝。後又擊退北齊的南下侵略,鏟平了王僧辯餘黨的叛亂,晉封陳公,再封陳王。

公元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位,陳霸先代梁稱帝,建立陳朝,改年號為永定,梁朝滅亡。

●宇文覺建立北周

北周是在宇文泰時期奠基的。宇文泰在西魏時期掌握實權,他的統治集團雖以武川鎮軍人為核心,但他能夠廣泛吸納鮮卑貴族和關隴士族為其服務。他在當政期間,非常注意改革。用人方麵采用惟才是舉的製度。經濟方麵,下令頒行均田製。在軍事上,創置府兵製。經過改革,西魏很快強大起來。

公元556年,宇文泰死後,他的兒子宇文覺繼任太師等官位,封周公。第二年初,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定都長安,史稱北周。

●北齊鑿石窟刻經

北齊文宣帝高洋開北齊佞佛之風,朝野熱衷於傳抄佛經、建造寺廟、開鑿石窟,佛教刻經事業尤為熾盛。北齊驃騎大將軍唐邕發願將佛經刻之於名山,公元568年起在北響堂山開鑿石窟,並在窟內外壁上鐫刻《維摩經》《李經》《彌勒成佛經》各一部,前後曆時四年才完成。

北響堂山刻經洞開我國佛教史上鐫刻石經之風氣,而且刻經地點集中於鄴都附近及魯南兗州一帶山區。除北響堂山刻經外,還有南響堂山刻經(公元572年)、寶山刻經、祖徠山刻經(公元570年)、泰山刻經、水牛山刻經、尖山刻經(公元575年)等。宇文邕滅北齊後,亦在境內滅佛,而佛徒依舊刻經不輟,陸續又有鄒峰鐵山刻經(公元579年)、岡山刻經(公元580年)、葛山刻經(公元580年)、嶧山刻經等,都是書刻麵積巨大,空前絕後的摩崖大字。或楷或隸的刻經書體,既不同於北魏碑體楷書,也不像東漢隸書,風格雄渾簡靜,為後世欣賞和模仿。

●周滅齊統一北方

經過一係列的改革,北周勢力更加強大。公元575年,周武帝宇文邕親率6萬大軍進攻北齊,八月占領河陰(今河南洛陽東北),但久攻金墉城不克,被迫退兵。

公元576年,宇文邕率兵再次進攻北齊,與齊軍激戰後攻占晉陽,又乘勝於第二年正月攻取鄴城,俘虜了齊後主,齊亡。其後,北周又用較短的時間蕩平了其他反抗勢力,統一了中國北部。

●宇文邕滅佛治世

北周時,佛教、道教勢力急劇擴張,不僅損害了政府的稅收與搖役、兵役,也妨礙了世俗地主經濟勢力的擴展。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最重孺術,勵精圖治。在位期間,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麵都進行過一係列的改革。據《廣弘明集》卷7《敘列代王臣滯惑解》載言:公元567年,蜀郡公衛元嵩上書說:“國治不在浮圖,唐、虞無佛圖而國安,齊、梁有寺舍而柞失。大周啟運,遠慕唐、虞之化,宜遺齊、梁之末法。”他的意見深受宇文邕的讚賞。道士張賓也上書請求廢除佛教。於是,宇文邕召集群臣及名僧、道士,討論三教的優劣。意在壓低佛教的地位,定儒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可是,當時執掌朝政大權的是篤信佛教的大家宰宇文護,不表同意,加上道安、鄄鸞等上書低毀道教,因此,雖經多次討論,三教未能定位。公元572年,宇文邕誅宇文護,始掌朝政大權。次年十二月,又召集群臣、道士、名僧進行辯論,始定出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的位次。由於名僧僧動、僧猛、靜藹、道積等奮起抗爭,極力詆毀、排斥道教,又使這次的位次未能付諸實現。公元574年,宇文邕再次召集大臣、名僧、道士進行辯論。在會上,佛、道兩家鬥爭非常激烈。據《續高僧傳·智炫傳》記載,智炫在辯論時力挫道士張賓,宇文邕為道教護短,斥佛教不淨,智炫答道:“道教之不淨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