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43年,元朝重開史局,宋、遼、金皆定為正統,各為一史,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命丞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世、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傒斯等為總裁官。編寫時,由史官撰成初稿,然後由總裁宮筆削定稿。公元1344年《遼史》《金史》先成,次年《宋史》修成。
宋代的史官製度最為完備,有史館修紀傳體的《國史》,有實錄院修編年體的《實錄》,有文件彙編的《會要》,還有記皇帝宗室支派的《玉牒》,內有皇帝流水賬的《起居注》,外有宰相府的《時政記》,每一類史料都體係完備、堆積如山,修一部完備的宋史應不為難事。數士人風騷,論詩文雅致,宋朝都可首屈一指,宋代出現許多優秀的曆史著作,宋人以進史館修史為榮。然而,《宋史》卻修得差錯百出,後人稱為二十五史中最差的一部。這個罪狀主要記在元人頭上。
《宋史》496卷,為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大者,上起公元960年,下至公元1279年,記載了兩宋320年的曆史,詳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麵的情況,其中有不少珍貴的史料。但這樣一部巨作在短短的兩年半時間內寫成,隻能盡量利用宋代已有的史學成果,修史過於倉促,不及仔細考證研究,所以錯誤不少,不僅有許多記事的錯誤,甚至編次棍亂,出現一人兩傳、一文數見、次序顛倒等低級錯誤。因此,曆代對《宋史》的批評是最多的。
《遼史》116卷也寫得比較粗疏,但135卷的《金史》卻獲得了最佳官修正史之美譽。金國不如遼,而其風俗迥異。破遼後,金諸王子皆學漢語,學契丹文,能文能武的宗室很多。金朝的史官製度也十分完備,修有國史、日曆、起居注、實錄等。金實錄也頗為詳明。金亡時,元將張柔攻下汴京,“獨入史館取金實錄並秘府圖書”。才子元好問聽說實錄在張柔家,曾打算到張家當仆人,以讀實錄撰國史,後來被朋友勸阻而止。當時,金左右司郎中王鶴將被殺,張柔聽說他很有才,便將他救下,車載回家。因而,王鶚得遍觀金實錄與遼史。在元世祖時,王鶚當上翰林學士承旨,兼領國史院。王鶚曾上疏請修遼金史,擬有修金史大綱,並親筆撰史,已初具規模,但未及刊印。元末修成的《金史》便主要抄自王鶚舊稿及元好問等所作野史,因而短短一年,卻成佳作。清代大文學家趙翼說:“是書敘事最詳核,文筆亦極老潔,迥出《宋史》《遼史》之上。”
##第二十三輯曲盡意猶長
●戲劇鼻祖關漢卿
關漢卿,生卒年不詳,號已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最傑出的雜劇家,“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之首。關漢卿從小就博覽群書,還學會了寫詩、作曲。他非常喜歡雜劇。為了衝破文人狹窄的生活圈子,創作出更多符合人民思想感情的劇本,關漢卿深入藝人歌伎中間,虛心向當時最著名的女演員朱簾秀學習。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藝術的戲曲家,既能編劇,又能登台演出。關漢卿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其創作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之父”莎士比亞。他一生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皆是他的代表作。關漢卿的晚年,正遇上了阿合馬、桑歌等奸臣擅權作惡。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關漢卿拿起筆,創作了驚天動地的《竇娥冤》。在這部雜劇中,從小被賣作童養媳的竇娥遭到惡棍張驢兒父子和貪官的勾結陷害,含冤屈死,最後托夢給做了官的父親,才得以平冤昭雪。關漢卿通過《竇娥冤》一劇,猛烈地抨擊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和邪惡勢力。《竇娥冤》是我國古代“四大悲劇”之一,對當時、後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元曲狀元馬致遠
馬致遠,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人,晚號“東籬”。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有治國安邦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20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終於看透了人生的寵辱,於是產生了退隱山林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閑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加入過“書會”,與當時文士王伯成、李時中及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
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在馬致遠生活的年代,元朝統治者開始注意到“遵用漢法”和任用漢族文人,卻又未能普遍實行,這給漢族文人帶來一絲幻想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失望。所以,馬致遠寫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劇。這些劇作宣揚人生如夢,要人們正心誠意,修心養性,歸隱山林,棄絕欲念,學仙修道。他的作品見於記載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嶽陽樓》《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幾位藝人合作而成的。但是,馬致遠寫的小令最為有名。
●雜劇專家鄭光祖
有元一朝,除了忽必烈,以後的皇帝都不太重視文化。在元朝,讀書人的地位相當低,號稱“八娼九儒十丐”,就是略高於乞丐,還不如娼妓!但是,文化本身是永遠不會沒落的,元代知識分子把他們的悲憤全部融入文字之中,塑造了“元曲”這種藝術形式,放射出極為奪目的光彩。元曲類似於詩詞,有固定的曲牌,有些像宋詞,但是對文字的約束比宋詞要少,有利於作者表達思想。元曲還可以用來編寫戲劇,稱為“雜劇”。元代的曲作家和劇作家以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四位大師最為著名,稱為“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