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興文字獄,官員們一旦被牽連進去,就很難保全性命。文字獄給明朝政治帶來了很壞的影響。
●南北舉子爭科考
明朝建立,朱元璋就決心恢複宋元時的科舉取士的製度。公元1370年,朱元璋開始在全國各省舉行鄉試。次年二月,在南京舉行會試,錄取進士120名。他們連同那些會試中被錄取的舉人一起,被立即授予官職,走馬上任,出任朝官。這一年,是明代的首次科舉考試。後來,朝廷頒行“科舉成式”,科舉製度定型化,雖然許多規製與前代有所不同,但在會試一級仍承舊製,實行全國自由競爭。公元1382年,朱元璋把科舉製度作為永久製度確立下來,並頒布了具體的科舉考試規則。明代科舉的另一個發展便是規定了應試答卷的形式——八股文,它從明代沿襲至清末,成為文人入仕的“敲門磚”。八股文取士一製形成之後,許多應試者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八股文”,這種現象在明代就已經常常被世人所諷刺。八股文的考查內容主要是“四書五經”,這種局限性的考試內容是束縛考生發揮的重要原因。
在朱元璋躊躇滿誌地運用科舉取士這種製度網羅天下英才時,由於明初南北經濟文化等方麵發展的不同,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南北舉子爭科考”的事件。
公元1397年會試,主副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從全國幾百名舉人中,點出52名貢生,其中以宋琮為貢生第一,上報給了皇帝。經皇帝過目,會試發榜。貢院的負責官員將貢生名單抄錄在黃榜上,張貼在貢院門口。黃榜剛一貼出,立即群情嘩然,引來紛爭。黃榜上北方舉子統統落選,從第一名的宋琮到最後一名的劉子信,全部都是來自江南的考?生。接下來的殿試,福建閩縣的陳某又被取為狀元,北方舉子愈發不滿。他們認為,由於劉三吾、白信蹈都來自南方,就有意壓製北方才子而祖護南方人。這一說法很快得到大多數北方舉子的認同,群情激憤。他們用泥團土塊將高懸的黃榜打得七零八落,隨後召集了一些同樣不滿的落第學子,浩浩蕩蕩地向禮部闖去。禮部接到控訴劉三吾等人私取同鄉的奏報,趕緊請來錦衣衛鎮壓考生遊行隊伍。然而,事態越鬧越大,還沒有離開京城的北方考生再度組織遊行示威,並且寫了大批字帖貼滿了南京的大街小巷禮部見大事不妙,便立即向朱元璋上書彙報。朱元璋異常震怒,決定親自查問主考官劉三吾。劉三吾說:“北方在元朝的殘酷統治下民不聊生,連年戰爭對當地文化教育摧殘極大。這些年來,北方舉子文章遠不如南方舉子,成績相差愈發懸殊,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才會出現南優北劣的局麵。”
朱元璋其實本來就對南方地主知識分子有些不滿,又因為國家要加強北方邊境防守,北方正是用人之際。這一科選出的進士都是南人,他就有些不決。於是,他又下令翰林院侍講張信主持會試複查。經過20多天的查卷後,張信向朱元璋察告:“南北考生成績相差確實懸殊,就連最後一名的劉子信,也比北方的優秀者高出許多。北方人的試卷,僅能列為第53名,不能重新更動。”朱元璋聽後,認為是張信故意把成績差的試卷拿給他看,勃然大怒,命令刑部立即捉拿劉三吾、張信、白信蹈三人,嚴加審問,要求他們說出會試實情。刑部審了好幾天,三人仍舊絲毫不肯改口。刑部官員隻好拿出之前辦胡案、藍案時大拷刑訊逼供的本事來,還將二人家眷幾百口全部打入天牢,終於查出了一個涉及600多人的大型“徇私舞弊”集團,上報給了皇帝。
朱元璋明明知道是冤案,但為了平息北方士人的憤怒,於是禦筆朱批,稱劉三吾、白信蹈是藍黨,張信是胡黨,有謀逆之心。劉三吾因年事已高,流放充軍;而張、白兩位則被淩遲處死,涉案大臣和受牽連者或殺或流放有數十人。這一年所選進士全部廢除,當科狀元按行賄罪被判處死刑。這年的四月底,將20多位考官綁赴刑場執法。五月,朱元璋親自閱卷,從北方士子中點出61名進士,第一為河北韓克忠,第二為山東任伯安。此後,明朝科舉一律分南北榜取士。消息一出,舉國歡呼雀躍,“南北榜”公案至此了結。這就是有名的“南北榜之爭”案。先出的南榜52名中無一北人,朱元璋親自批定的北榜61人中無一南人。
##第二十五輯大國盛衰記
●朱允炆建文改製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同年閏五月十六葬於孝陵,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同日,皇太孫朱允炆即帝位,以第二年為建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