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火燒圓明園
公元1709年,圓明園開始興建。曆時150多年後基本建成,占地340餘公頃,建築麵積16萬平方米,造園藝術堪稱世界之最,被譽為“萬園之園”。圓明園還是一座珍寶館,裏麵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和稀世文物,集中了中國古代文化精華。
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後,進占圓明園,大肆搶掠。英法聯軍經過4天搶劫、破壞後,英使額爾金為了掩蓋其強盜醜行,也為了給清朝皇帝以公開侮辱,派英軍第一師縱火焚燒圓明園,堪稱人類文化寶庫的世界名園至此化成一片廢墟。
●洋務運動不洋務
公元1860年以後,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太平大國運動過程中,清廷中逐漸形成了一批具有買辦性的官僚軍閥。他們認為清廷與外國侵略者的矛盾可以相互調和,與之共同鎮壓國內人民的反抗,而且還可以采用一些資本主義生產技術,以達到維護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的目的。這部分人當中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奕訢,還有在地方握有實權的大官僚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而他們所采取的一係列變革,史稱為“洋務運動”。洋務運動舊稱“同光新政”。
洋務運動涉及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麵,但由於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基本上是封建性近代工業,民用工業基本上是以利潤、市場為基礎的資本主義企業。結果是近代的生產力跟腐朽的封建式經營管理製度不配套,特別受製於封建體製的束縛和侵略勢力的壓迫,使洋務運動舉步維艱,成效不大。可謂洋務運動不洋務!
●容閎促成留美生
容閎,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的第一個中國人。還在念大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就開始醞釀一個宏偉計劃:勸說清廷向美國派遣留學生,讓更多的中國青少年能像自己一樣到美國接受教育。為了實施自己的“留學計劃”,容閎奔走了將近10年工夫,清廷才同意派遣留學生。
在招收留學生時,計劃規定學生年齡為13歲到15歲,因為到了國外幾乎要從小學開始讀起,所以把學程定為巧年。共分四批出國,每年每批30人。可人們都把到外國去當作流放,還要簽生死狀,許多家庭都不大願意冒這個風險。容閎在上海想盡辦法,最後不得不南下香港招生,費了好大勁才湊滿30個學生,大多數是窮人家的子弟。
1872年,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從上海搭船前往美國,開啟了近代中國留學生運動的先河。留學監督的負責人,正手是不通外文但屬正途出身的翰林員陳蘭彬,一手經辦的容閎則充他的副手。四批留學生出國完畢,學生中“北人應者極少,來者多粵人,粵人中又多半為香山籍,120名官費生中南人十居八九”。這件事情前前後後遭到不少的非議和責難,從此草草收場。10年後,因美國翻臉變卦,國內又是一片反對聲,學員僅少數讀完學程,大多半途而廢,提前返國。
但容閎的心血沒有白費,這些留學生學習用功、成績優良、品行端正,深得美國人的好評。回國後,大多數留學生學有所成。他們中間有成為“中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更多的則成為軍界、學界、商界的棟梁之才。
●李鴻章簽賣國約
法國人一直覬覦中國西南,他們先是占領了一直是中國屬國的越南,企圖把越南作為侵略中國的基地。越南軍民同駐紮在中越邊境的劉永福黑旗軍相配合,在1873年和1883年兩次大敗法國侵略軍。
1884年8月,法國艦隊突然襲擊福州馬尾港內的福建水師。由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妥協退讓,福建水師損失慘重,軍艦被擊沉11艘,水師官兵傷亡700多人。清廷被迫對法宣戰。戰爭分海陸兩路進行。在海路方麵,法國艦隊先後向台灣和浙江鎮海發動進攻,遭到中國軍民頑強抵抗,法軍艦隊司令孤拔被擊斃。在陸路方麵,法軍於1885年進攻越南北部的重鎮諒山,直撲中越邊境。貪生怕死的廣西巡撫潘鼎新一把火燒掉諒山城,退回鎮南關(今廣西友誼關),還覺得不安全,又跑到140裏外的龍州。法軍如人無人之境,輕而易舉占領了鎮南關,企圖由此進犯中國。年近70的老將馮子材指揮抗法,殲敵1000多人,扭轉了整個戰局,這就是鎮南關大捷。在西線,黑旗軍也在臨挑打敗法軍,收複了十多個州縣。中越軍民抗法戰爭的巨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法國侵略軍,迫使法國茹費理內閣垮台。然而,就在這時,賣國賊李鴻章在征得慈禧的同意後,乘勝即收,乘勝議和。慈禧降旨,撤回清軍,與法國人議和。
1885年6月,李鴻章與法國人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把越南變成了法國的殖民地,還同意在雲南、廣西兩省的中越邊境開埠(碼頭)通商,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消息一傳開,舉國上下都對李鴻章、慈禧的賣國行為極為不滿,有的寫詩諷刺這些賣國賊,有的暗殺賣國賊,左宗棠也大罵李鴻章,氣得臥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