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革命政府成立,黃興擔任陸軍總長。這時,竊國大盜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耍兩麵手法,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臨時政府解體後,黃興被袁世凱任命為南京留守府“留守”。袁世凱篡權成功,又派人在上海刺殺革命黨重要領袖宋教仁。黃興立即同孫中山會晤,並與他一起發動“二次革命”。1913年7月14日,黃興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不久即以失敗告終,他再次逃亡到日本。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黃興對此表示異議,沒有參加。不久,他離開日本去美國,在美國華僑中宣傳反袁。1916年6月,袁世凱在全國片憤怒聲討中一命嗚呼。1916年7月,黃興從國外回到上海,繼續為革命事業奮鬥,但遺憾的是,黃興壯誌未酬,已積勞成疾。1916年10月,他舊病複發,這位傑出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在上海與世長辭了,時年42歲。
●革命先驅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人們就管他叫孫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在廣東香山縣(今中山)翠亨村的一個貧苦農家。12歲時,他投奔了在檀香山經營農業的哥哥孫眉,此後又在香港、廣州等地讀書。1892年,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隨後在澳門、廣州等地一麵行醫,一麵聯絡有誌之士,準備創立革命團體。1894年夏,他受當時蓬勃興起的維新思潮的影響,抱著一線希望來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仿行西法,以籌自強”。但他的上書遭到冷遇,他希望依靠統治階級上層人物進行改良的幻想徹底破滅。同年10月,孫中山從上海到檀香山聯絡華僑,宣傳革命思想。經過多方聯絡發動,於同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複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民主革命綱領。1895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繼續聯絡同誌,於2月21日建立了興中會總部。
1895年4月,孫中山與陸皓東等策劃起義。但由於走漏了風聲,起義還未正式發動就遭失敗。陸皓東壯烈犧牲,孫中山被迫流亡海外。借流亡之機,他詳細考察歐美各國的經濟政治狀況,研究了多種流派的政治學說,並與歐美各國進步人士接觸,產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義理論,二民主義思想初步形成。他到各國華僑及留學生中宣傳革命,並先後在比、德、法等國的留學生中建立了革命團體。
1905年8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他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宗旨被采納為同盟會綱領,又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12月下旬,孫中山回國後,即被17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職。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君主專製統治,建立了共和國。一個多月後,孫中山被迫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務,讓位於漢奸袁世凱。1913年3月,袁世凱刺殺了由同盟會改組的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孫中山由此發動了二次革命,實施武力討袁,失敗後再度流亡日本。1917年7月,因段棋瑞為首領的北洋軍閥解散國會和廢棄由孫中山等製定的《臨時約法》,孫中山聯合西南軍閥在廣州建立軍政府,9月被推舉為大元帥,進行護法戰爭。但由於受軍閥、政客的排擠,不得不辭去大元帥職務。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給予孫中山很大鼓舞。特別是1922年6月,掌握廣東軍隊統率權的陳炯明發動叛亂,使準備以兩廣為根據地的北伐行動落空,迫使孫中山離開廣州。孫中山決心接受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歡迎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人以個人身分加入中國國民黨。又於1923年1月同蘇聯代表發表了《孫文越飛宣言》,莫定了“聯俄、聯共”政策的基礎。
1923年2月,孫中山從上海回到廣州重建陸海軍大本營,以大元帥名義統率各軍;與此同時,加緊了改組中國國民黨的準備工作。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主持了大會。大會通過新的黨綱、黨章,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選出有中國共產黨人參加的中央領導機構。建立了國共兩黨和社會各界人民的統一戰線。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長州島創立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為建立革命軍隊打下基礎。
1924年10月,直係將領馮玉祥推翻曹錕為總統的直係軍閥政府。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先後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接受邀請,帶病到達北京。1925年3月12日,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