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維新“預備立憲”

戊戌變法後,維新思想已深入人心,人們迫切要求社會變革、改變現狀。慈禧看到人們要求變革的呼聲很高,就開始唱起了假維新的調子。1901年1月29日,慈禧發布“變法上諭”,表示皇太後和皇帝同心一致地要實行變法,要求各地督撫大員參酌中西政要,就中國社會的各項改革提出建議,條陳朝廷,以備采納。但上諭又特別指出:封建專製萬古不變,而不觸及這種製度的舊法可以變通。

以慈禧為首的朝廷之所以要高喊變法,除了國內的壓力外,更重要的是為了討好帝國主義列強,取得列強的信任。

慈禧所行“新政”,無非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表麵文章,對其封建專製,不但未有絲毫觸動,反而還加強了其專製統治。她的目的對外是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對內鎮壓人民的反抗。陳天華一針見血地指出:“及到庚子年鬧出了彌天大禍,才曉得一味守舊萬萬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實何曾行過?不過借此掩飾國民的耳目,討討洋人的歡喜罷了;不但沒有放出一線光明,那黑暗反倒加了幾倍。”

清廷的假維新既沒有產生加強統治的效果,也未能緩和人民的反抗鬥爭。因此,清廷又開始策劃“預備立憲”,借以挽救局勢。

1905年,一些派駐外國的公使和朝廷中的官員,還有地方上有實權的督撫大員,其中包括袁世凱,向朝廷上書,提出了“變更政體”的要求。由朝廷頒行憲法,實行君主立憲,他們企圖用這個辦法來消除統治危機,維護清廷搖搖欲墜的統治。出於這個目的,慈禧派載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歸國後,密陳立憲有“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三大好處,主張仿行立憲。1906年,慈禧終於下定決心頒布上諭,宣布“預備仿行憲政”。兩年後,清廷宣布立憲以9年為期,同時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以保障皇帝的大權為核心。這表明了清廷並無立憲的誠意。1911年,清廷裁撤軍機處,成立以慶親王奕勵為總理的內閣,人們稱它為“皇族內閣”或“親貴內閣”。清廷假立憲的嘴臉終於暴露。

●慈禧臨死殺光緒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元宵之夜,慈禧率眾嬪妃到北海觀看焰火,本來年紀已大,勞累過度,且又著了風寒,遂染疾病,並有日趨惡化之勢。袁世凱、李蓮英等見狀首先慌了神。他們知道慈禧這個靠山一倒,光緒一旦複辟,決不會放過他們。於是都迫不及待地希望光緒早一天死。這些人沆瀣一氣,決心置光緒於死地而後快。

一次,李蓮英給慈禧梳頭,順便上了幾句讒言,說光緒聞知她病重,神色甚喜,吟詩作畫,習武劃船,特別高興。病中本來就心情不佳的慈禧頓生怒氣,斥罵道:“不孝逆子,想的倒美,哼,他休想死在我的後頭!”李蓮英聞聽慈禧所說“他休想死在我的後頭”這句話,欣喜若狂,因為他深知這句話的分量。令人奇怪的是,慈禧說此話不久,光緒就“上麵逆滿喘咳,下麵大便不行,通體困乏,臥榻不起”。禦醫張仲元、名醫杜錘駿等到涵元殿為光緒帝請脈,可是他們誰也說不清到底係何病症。隻好開了人參等常藥服用,自然毫無效驗。

十月初十是慈禧73歲壽辰,宮內宮外,張燈結彩,京城主要街道全部裝飾一新。慈禧端坐太和殿,接受光緒以及百官的朝賀。然後,大擺宴席,十分排場,百般隆重。之後,便在暢音閣大戲台唱戲。不料樂極生悲,這天夜晚,慈禧覺得身子不適,在原病中又增添了痢疾。接連數日,上吐下瀉,連服鴉片也止不住。

十月十七晚,慈禧雖然病重,但她倒格外“關心”起光緒來:“皇上近日可好?”李蓮英趁機又挑撥道:“也是怪事,老佛爺一病倒,萬歲爺倒見好多了,這兩天經常到海子沿散步……這叫作‘人逢喜事精神爽’啊!”“什麼‘喜事’?”慈禧問。“恕奴才用典不當之罪。”李蓮英趕忙說。“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病倒了,對於皇上來說自然是‘喜事’嘍!哼!難道我會走在他前頭?”李蓮英又一次領會到“老佛爺”的心思,於是居心叵測地說:“奴才願意去瞧瞧他,照顧一下,或許能使萬歲爺更快地康複呢。”李蓮英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這裏隱藏著一個重大陰謀。

慈禧病重的消息令密切窺視兩宮動向的袁世凱憂心如焚。因為眾所周知,戊戌變法的失敗、六君子的被殺、光緒帝被囚禁孤島派台,完全是袁世凱叛變出賣的結果。他出賣了光緒,一旦慈禧這座靠山倒了,他的下場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幕僚楊士驥、楊士琦兄弟二人的策議下,袁世凱以巨款賄賂和自己命運相連的李蓮英,交予他自己從洋人手中弄來的一瓶無味無色的毒藥水,共謀密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