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考證的方法(3 / 3)

褚少孫是元、成二帶時博士,武帝後稱共諡是自然的。然所雄是漢末哀、平、王莽時人,褚少孫自然不知,故隻能是班固《漢書》引所雄之語竄入的,趙翼這段考證文字,也是同時使用了書證與理證的。 第四節考證的條件和態度

一、考證的條件

考證的途徑,古人概括為”參伍錯綜”。意思是考證需要收集各方麵的有關資料,排比、鑒別、歸納,才能取得可靠證據,正確判定曆史問題的是非,白壽彝在《史學概論》中,把這一過程具體劃分為廣集資料、鑒別真偽、究明正詁;分類歸納四個步驟。可見,考證方法在實際運用中並非易事。它需要具備以下條件,才能順利進行。

(一)考證在文獻學上,具有綜合性的特征。目錄、版本、校勘、辨偽、輯佚、注釋等離不開考證,而考證又需要依靠它們進行。因此,需要對文獻學的各方麵知識都比較精通。

(二)考證涉及的知識麵極其寬廣,諸如天文、曆法、地理、官職、避諱、古今風俗民情、生活方式等專門知識及文化常識。因此.需要對以上各種知識熟悉了解。

(三)考證要進行邏輯推理和正確利用古書中的資料。因此。要具有一定的邏輯修養和閱讀古籍的能力。

所有這些,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具備,它是需要個人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積累和培養的。我國著名書畫家啟功先生在紀念陳垣先生百年誕辰的文章《夫子循循然善誘人》中,談到了恩師陳垣先生的考證功力。他舉例說:”北京圖書館影印一冊於敏中信劄,都是從熱河行宮寄給在北京四庫館的陸錫熊的。陸氏那時正在編輯《四庫全書》,於的信劄是批示編書問題的。全冊信劄絕大部分隻寫日子,缺少月份,更沒有年份。裏邊一劄偶然記了下雨,老師即從它所在地區和下雨的情況勾稽得知某年某月,因而解決了這批信劄大部分寫寄的時間,而為《四庫全書》編輯經過和進程得到許多旁證資料。這是從一個‘雨’字解決的。”“又當撰寫吳漁山的文章時,搜集了許多吳氏的畫跡影印本。一次看到一冊,畫的水平不壞,題‘仿李營邱’。老師直接了當地告訴我說:‘這冊是假的!,我趕緊問什麼原因。老師詳談:孔子的名字、曆代都不避諱。到了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才下令避諱‘丘’字,凡寫‘丘’字時,都加‘邑’旁作‘邱’字。在這以前,並沒有把‘孔丘’、‘營丘’寫成‘孔邱’、‘營邱’的。吳漁山卒於雍正以前,怎能預知避諱?……這是從一個‘邱’字解決的。”

陳垣先生所以能夠根據一個字,考證出問題的結果,就是由於他注重積累,具有淵博知識的緣故。

二、考證的態度

用八個字概括,叫”正確選題,實事求是”。在文獻整理和曆史研究中,需要考證的問題很多,我們不可能麵麵俱到,也不應眉毛胡子一把抓。選題一定要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有一定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問題進行考證。對於初學考證的青年來說,最好是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專業來做,先從簡單的人手,而後由簡入繁,由淺入深,千萬不可花費過多的精力從事枝節問題的考證,切記繁瑣為考證之大忌。

考證的全過程,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取證要實事求是,萬不可真偽不辨,斷章取義;論斷要實事求是,萬不可牽強附會,主觀臆說。總之,考證是科學,隻有采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才能獲得無懈可擊的科學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