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清光緒初年平複新疆之役史實撮要———甘軍從征戍邊小記(1)(1 / 3)

師綸

清光緒二年至四年(1876—1878),左宗棠督師平複新疆之役,是我國近代史中一件大事。它對維護我國領土主權起了重大的作用。

茲據史冊及有關資料,將此役始末撮要如下。不妥之處,希望得到指正。

一、戰前新疆形勢

新疆古稱西戎,漢以後稱西域,張騫通使於前,班超兵威於後,唐朝勢力及於蔥嶺以西。清於康、雍、乾三朝用兵,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結束軍事,遂定名為新疆。設伊犁將軍、參讚大臣、都統、辦事大臣、領隊大臣等官,派旗兵和綠營兵扼要防守。鴉片戰爭之後,英、俄帝國主義覬覦垂涎。沙俄出兵侵占浩罕四城中的三城,稱為“俄屬土爾克斯坦”。浩罕是烏茲別克人建立的汗國,乾隆年間,向清政府要求內附、貢馬,為清之藩屬。沙俄侵占之後,即進而強占我西部新疆四十四萬平方公裏的領土。英帝在將其魔爪伸入我國西藏地方後,亦向新疆南路擴展。

同治初年,西寧回民妥明(即妥得璘)於新疆北路起事,占領烏魯木齊等城及南路大部地區,自稱清真王。英帝乘亂唆使安集延帕夏阿古柏侵入南疆。阿古柏由喀什噶爾回民首領金相印勾引,占領喀什噶爾、南路諸城。阿古柏於同治六年(1867)成立“哲德沙爾(即七城之意)國”,自稱為王,繼續北侵,妥明戰敗乞降。阿古柏仍令其為清真王,踞守烏魯木齊,另以馬仲為阿奇木以監管之。

沙俄見英帝勢力侵及北路,竟悍然於同治十年(1871)五月進占伊犁,並欲進犯烏魯木齊,被徐學功“以騎旅截之,僇數十人,餘縱還。自此俄人不敢東窺”。

徐學功與阿古柏勢力交戰中斬殺馬仲,馬仲死,其子馬人得襲位阿奇木。但馬人得與妥明不和,糾引阿古柏部進攻妥明,妥明戰敗身亡,阿古柏遂統治北路大部地區。他的統治是殘酷的,“令漢、回剃發易服,效其舊俗,皆光頂圓領以自別”。對回、漢人民“盡略其遺資。搜刮回、漢人金帛,轉輸南路,實其窟穴,而驅其丁壯踞守烏垣各城以為屏蔽。”“阿古柏約束土人極嚴刻,出一謀,決一策,非浩罕人不能參。選官設將,亦浩罕人居多。”

陝西回民起義首領之一白彥虎,自河西走廊退至新疆之後,“薙發易服,竊附於安集延”,為侵略者為虎作倀。此時,馬人得踞守烏魯木齊,白彥虎踞守烏魯木齊附近的紅廟子,馬明踞守烏魯木齊北的古牧地,他們在為阿古柏充當前路的炮灰。

清軍在新疆尚保有一些殘餘力量,並先派一部分軍隊出嘉峪關助守。伊犁將軍榮全保有塔爾巴哈台(塔城);哈密辦事大臣文麟招收哈密人孔才、烏魯木齊人徐學功等部士勇,保有哈密,烏魯木齊都統景廉保有巴裏坤。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清廷又派提督金順,涼州副都統額爾慶額等部相繼進駐新疆,但也僅能支持殘局於一時,無力規複失地。

此時清朝廷中出現海防與塞防的爭論,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主海防論者,主張放棄新疆,退守嘉峪關。以左宗棠為代表的塞防論者,堅決主張收複新疆,鞏固西北國防,得到大學士,軍機大臣及總理各國事務文祥(滿族)的支持。由於塞防論的理由充足和正大,得到清政府的采納。於是,一場收複西部國土的正義戰爭就開始了。

二、戰前籌劃

光緒元年(1875)二月,清政府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以烏魯木齊都統金順為幫辦、西寧兵備道劉錦棠為總理行營營務,幫辦陝甘軍務劉典留守蘭州,籌辦後方事宜。左宗棠於光緒二年(1876)二月二十一日自蘭州移節肅州(今酒泉市),籌劃調度和督師。策劃的內容,主要有三:調兵、籌糧、籌餉。

1、調兵先後調兵出關的計有:

金順所部,原為30營,收前烏魯木齊都統成祿舊部17營,兩者整編成20營,又收前烏魯木齊都統景廉34營,並成20營。總計有馬步40營。

張曜(廣東陸路提督)所部嵩武軍步隊20營,馬隊2營。加上額爾慶額(涼州副都統)馬隊1營、桂錫禎(總兵)馬隊1營,共計步隊20營,馬隊4營及宗慶所部武毅軍800餘人。

劉錦棠所部馬步29營,大部為湘軍,也包括甘軍參將董福樣董字3營和副將張俊新募定遠3營。是作戰中的主要攻擊力量。

徐占彪(記名提督)所部蜀軍馬步5營。

金運昌(提督)所部皖軍(桌勝軍)馬步10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