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開俊(前壽春總兵)所部七營。
侯名貴所部3營。
徐萬福所部3營。
範銘所部1營。
另有在新疆的伊犁將軍榮全所部,烏魯木齊領隊大臣錫綸所部。
總計為140營左右,約70000人之數。
2、籌糧需糧計算標準:部隊每營勇丁500名,長伕200名,合700名。
馬隊每營勇丁250名,戰馬250匹。每名勇伕日淨糧1斤10兩,每匹馬日料5斤、草12斤。根據兵馬基數及軍行日程、駐托日期,預先采購,運輸。
左宗棠對軍糧的解決,采取南路、北路和就地籌三種辦法。南路,即從河西走廊經安西、哈密西運。北路,即從河套、寧夏以至遠到張家口一帶采購,從包頭經射台、大巴運到巴裏坤。就地籌,即在巴裏坤、古城子、烏魯木齊附近各地采購。還有就是士兵屯田。
運糧使用大車和駱駝。運費十分昂貴,每100斤糧從涼州運到安西銀7兩7錢,從安西到古城子15兩多;從包頭到巴裏坤8兩內外。
古城子當地采購,每石300多斤,隻需銀三兩。
截至光緒二年(1876)四月,由河西走廊運往哈密糧食約1000萬斤,由哈密運往古城子的約400萬斤;從寧夏運往巴裏坤約100萬斤;從歸化、包頭運往巴裏坤約500萬斤;又俄糧運往古城子480餘萬斤,這筆糧是沙俄總參謀部上尉索思諾福齊到蘭州時,主動向左宗棠承諾的。沙俄為什麼購運這批糧食,看看索思諾福齊的說法就明白了:……一方麵給予,一方麵索取。假如70000武裝良好、守紀律、善戰的,但由於缺糧而無法作戰的軍隊,依靠我們的給養,那末請注意——所有的機會都會掌握在我們手中。北路收複後,除陸續從關內購運糧食外,還在吐魯番、古城子、巴裏坤等地采購了相當部分。張曜所部在哈密屯墾20,000畝,年產糧數千石。
3、籌餉出關部隊年需軍餉500多萬兩,軍實70萬兩,糧運經費200餘萬兩,合計800餘萬兩。清政府劃歸左宗棠收納的餉銀共820萬兩。
由於各有關部門多不能按期如數解到,每年僅能收到500餘萬兩,形成曆年積欠。後來清廷決定:由戶部在所收海關洋稅項下,一次撥給200萬兩,由各省、關盡先解足300萬兩,再借外債500萬兩,合成1000萬兩之數(後來這500萬兩外債沒有借)。始勉強維持“士飽馬騰”,得以命師出關。
三、戰爭進程
左宗棠的戰略部署,可以概括為先北後南,緩進速戰,周密防堵,主力攻堅。由甘肅入新疆,哈密是第一道大門,巴裏坤是北路門戶,吐魯番是南路門戶。當時清軍保有從哈密經巴裏坤、古城子(奇台)、濟木薩到塔爾巴哈台(塔城)狹長的一線,可以作為進兵依托,所以先取北路,其主要目標是烏魯木齊。但在收複失地之前,須先防敵流竄,故以徐占彪部駐守巴裏坤到古城子一線,防敵北竄,張曜部駐守哈密,防敵東竄;並保護東通關內的交通線;錫綸率桂錫禎並黑龍江馬隊千騎駐守沙山子一帶,防敵西北竄。金順部駐濟木薩前線接敵。這是布下一個大網,等待劉錦棠率主力部隊到來,實施攻擊。
北路之役光緒二年(1876)六月初一日,劉錦棠部從肅州抵達濟木薩。
又西進240裏,初八日,與金順進駐軍事真空地帶的阜康城。阜康城往西100多裏是古牧地,又40裏即達烏魯木齊。從阜康到古牧地有兩條路,一路走西樹兒頭子,是大道,要經過戈壁,途中僅有一井,可供百人一日之需,大部隊行軍有困難。另一路是黃田,是小路,但水源充足,敵人在北路築卡設柵,嚴密防守,用逼清軍走大路。劉錦棠於六月二十一日夜,約金順部分左右兩路襲擊黃田。劉錦棠命總兵餘虎恩、陶鼎金率馬隊左路進,總兵譚拔萃、參將董福祥、副將張俊步隊繼之;命提督黃萬鵬馬隊右路進,提督譚上連,肖元亨、戴宏勝、譚慎典、湯秀齋步隊繼之;命提督譚和義、唐國華、張春發、副將湯仁和等保護輜重後進。馬隊從兩翼包抄,譚拔萃、譚上連、董福祥等部隊中路衝鋒。一舉攻下黃田,首戰告捷。
逕至古牧地城下,敵人扼城堅守。立即部署圍攻,金順部環城正北、西、西北、西南結壘;劉錦棠部環城正北、東北、正東、東南、正南結壘,修築比城牆高1丈的炮台,並在正南一帶山崗部署馬隊巡邏,以防敵流竄。從六月二十七日起各路發起總攻、遂克古牧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