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辛亥改革之甘肅(2)(1 / 2)

李,直率人也,最後謂曰:“即回族盡滅甘人,國人亦必滅回,何必釀成種種禍端。”此番辯論福祥訴於安良,“李鑒亭(臨洮字)要滅回族”,而殺機伏矣;其趙督及群小之挑撥,反為次因。李旋裏第四日夜①三鼓,聞前院有人呼,李大人省城有公文,李伏窗窺之,屋簷上黑影重重,自知不妙,顧左右無攜者,唯壁間懸戰刀,遂抽刀趨暗中,揚聲曰某在斯,旋一人啟窗入,砍之立斃。砍次進者,因用力猛,刀為折,進者還刺之,格以手,手落。再進者,射以槍,身撲,眾將斃者,背之去。家人相聚,檢查一物未失,賊縱西北角上,急呼撲賊,夜深人睡無應者。次早,李議長被刺,喧傳全城,而省城於晚亦得噩耗,何人所刺成一疑案,官府隻一公文捕凶了事。

注解

①應為陰曆六月四日。

李死後之省城各同誌

李被刺,傳至蘭,議員稍有聲色者,俱避匿。一日午夜大風,王之佐住戶扉被風撲。母範夫人,年七十,意為有警,驟起往視,目頓盲。水梓外走。慕壽祺以母年與王母埒,未敢遠出,閉戶讀書。

張林焱,複議長,形同槁木。慕久為馬所仰,擬挽出主持議會殘局,使人風示,慕迫勢,不得不出任副議長一席。慕即參加議會,以和平手腕處理一切,於甘肅之改革,厥功甚偉。各方仇視議會之心,亦為之刹。

陸軍學生樊政、焦桐琴、王法等之被捕樊政等湖北預校學生,武漢起義曾參加戰線,共和後回裏,寓蘭州鬥母宮。是時,甘肅尚少剪發者,睹少數之光頭皮履短裝青年,莫不駭怪,官署亦集中視線。李臨洮被刺,渠等忿激言詞,吐露口吻,愈招人忌。六月二十一日晚,突被軍警包圍,檢查行李,查出炸彈二枚,遂逮捕下獄。趙督並電中央,雲陝人王法勾結陸軍學生樊政等,潛謀作亂,以複去年東征之仇。中央複電,相機處理。樊等於趙督去後,始由慕壽祺等呈請官府保釋,此見趙督之慘刻矣!

趙督之反間計

趙利用馬部摧殘議會,致議長被刺,手段可謂辣矣!然馬部以有德於趙,處處要挾,趙覺引狼入室,與己不便,招私黨賴恩培等密議驅逐,並牽及忠武軍統領周務學。賴獻以反間計,此計即馬周互攻,坐收漁利之謂,趙稱善。賴等見周言:“馬部不久消滅漢人軍部,以擴其勢。”周信而嚴備。還見馬言:“周部漢人欲為李臨洮報仇,攻回軍。”馬未信,使人覘之,周部厲兵秣馬,宛若臨敵。報馬,馬亦命嚴陣以待。省城一時吃緊,莫測所由。慕副議長壽祺亦不明白真象,先謁馬,卻於部下言詞中稍得機密,即馳謁周,並詢嚴備由。良久,周始露賴言,慕曰公為人買弄矣!周悟請策,(慕曰)公先謁趙督,餘偕馬來麵質之。慕複往謁馬,語宣傳者第入,言慕有機密告馬,遂見其神色間,頗露不悅。慕曰賴恩培有語公乎?

馬色頓變,(曰)爾何知?慕答某特因此來,頃見周本齋(務學字)亦謂公欲圖己,馬詫哦。慕曰此反間計,公胡不覺?馬問周何在?

可麵質乎?慕答周在督署俟公,某來特約公偕往以質。馬、慕同車往督署,直入客廳,周起為禮,馬不覺亦還禮,坐次,周先發言,昨日賴道到某部言,馬帥圖己,以早為備,某思某與公感情素洽,胡有此策?遣人往探,果嚴備,究竟何意,某得罪公,不妨直言,甘願解甲,退避賢路,免糜爛地方。馬曰:“賴道亦謂君圖我部耳,何言如一轍也?”趙督色赧,強作調解語,遂促賴質,賴至無語,直目趙、馬,周問前辭,賴雲得之傳聞,馬、周、慕在趙督前不事深咎。辭出,與會別所,盡歡而散,一場風波,始告平息。次日,有逐賴之舉,賴去,趙黨無顏對僚屬,始電請辭職,經中央慰留,心始安焉。

同盟會甘支部之產生

議員周之翰被選為國會臨時議員,行至陝,甘議會政變,改選舉秦望瀾,因留長安,日與黨人井勿幕遊。井籌印組織黨部各品,遣(周)同楊鴻仙來甘,組建同盟會。八月周先至,與王之佐、慕壽祺議租地籌備。湘人王國柱等,頗加讚成,代覓左公祠房。開始辦公,經費無出,募捐元寶壹枚,約五十餘兩,交王輔政攜會應用,邇時駐會籌備者,周與王二人故也。其朝夕來會辦公,僅王之佐、慕壽祺、許季梅、金翼乾數人。未幾,經費竭,樊政等由監獄送來數十金,並由同人捐助數十金,總不過一百餘兩。厥後開成立會,分派人員赴各路組設分部,一切經費概由此出,蓋見本黨辦事之精神矣!楊鴻仙同花天一來自陝,並駐本黨部。天一,回教徒,言口多不潔,事為馬安良所聞,於見麵時,大加斥責。趙督前阻止本黨設立,用盡方法,在門首貼布告,開句即結社同盟,大幹例禁,同人不為動;次借清查戶口,大肆搜檢,同人尤不為動。聞馬斥花,以術可售,縱馬幹涉,同人得耗,先遣花回陝,派周之翰謁馬,說明究竟,周長於言語,見馬首說同盟會與民國關係,先總理為人,將來本黨地位,馬聞之,麵現愉色,更進一步勸馬加入,以資倡導,馬喜首肯。茲後,周無不在馬處,趙督亦莫奈何。奉中央本部令同盟會與四大政黨合並,改名為國民黨①,派馬鄰翼、蔡大愚、周之翰、王之佐、慕壽祺、鄧宗等特派員組織。乃於馬、蔡未到之先,即開成立會。全場黨員三百餘人,經票選馬安良為部長,周之翰為副部長,王之佐、慕壽祺、孫鴻年為正、副評議長;鄧宗政事部主任幹事、王輔政財政部主任幹事、許季梅調查部主任幹事、柴桂芬交際部主任幹事;金翼乾等二十餘人分頭擔任各部幹事。此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