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辛亥改革之甘肅(2)(2 / 2)

注解

①此一九一二年八月事也。

解決隴南獨立記事

當甘肅政府宣布共和告成,省臨時議會成立之際,駐天水鞏秦階道黃鉞①,忽通電代表地方人民宣告獨立,斯時趙惟熙暫護督印,尚未奉到中央措施命令,意以黃鉞此舉含有與己爭奪關係,不速撲滅,必貽後戚。遂令馬福祥昭武軍部下馬忠孝率隊堵剿,理由是全國息兵,共和肇造,該道此舉顯係破壞大局,黴濫地方,非重懲不足以禁效尤。黃鉞所持理由係省僅貼共和一紙,毫無變革。且援陝部隊仍血戰,攻克乾州、禮泉②,逼近鹹陽,以升允督師勢必演成王保保行動西北之割據形勢。為促進共和,不得已出此舉。兩方所持理由,旗鼓相當,論勢力乃不相衡。

天水聞馬部來攻,內部發生矛盾,戰和紛爭不定,人民則大起恐惶。卒之,和派戰勝戰派,由大紳張育生列首聯名,電請止兵,以和平解決。

省議會接電後,議長李鑒亭以與己意見相刻,即召開緊急會議。

馬福祥亦以議員列席。開議後,空氣異常緊張,激辯雄烈,為曆來開會所無。馬始終堅持軍人以服從為天職,開拔奉命,而停止亦必須奉命。李議長,血性男子也,直率激昂,口不擇言,則謂君不為桑梓計,欲屠殺漢人也,漢人殺之不盡,誠恐惹起公憤,回族有滅亡之患。全場大笑,馬亦麵赤,議未終了,馬竟先去。會議一致表決停兵言和。又以時機迫切,稍緩即失,李逕謁趙代督,述以利害,趙迫於公論,亦覺惹禍,同意止兵,遂於座上擬電拍馬部,停駐待命。邇時,馬部己星夜開到武山、伏羌③間,而前部已抵關子鎮矣!

倘非李議長以敏捷手腕處理,戰定接觸,然李被刺之機是伏於此一爭執。而馬非不愛桑甘犯眾怒者,是趙代督暗許特殊報酬,不然袁政府並不識馬,乃未幾,寧夏護軍使胡為乎來哉?

若無前項措施,戰端一開,有不堪設想者。馬部素無紀律,馬忠孝人極蠻橫,馬後在他處,慘殺人民,畏罪自殺。寧夏孫道獨立之慘劇定複演於天水,而黃鉞敢於雞鳴朝昌時起而舞劍持有後盾焉?忠武部係周務學所統領,部屬強半是隴南健兒,在隴南獨立以前,早已取得聯係,天水有驚,一定參加戰事。因該部援陝,已由鳳、汧折回,近駐徽縣、清水,地隔咫尺,決不坐視家鄉受害。況於黃鉞同盟,作犄角之勢乎。幸也言和止兵,未釀成以往漢回互殺慘局。此民元三月間事也。

厥後函電往來洽商,延至五月初,始取得兩相承認所訂條件,取消獨立。黃鉞攜眷東下,其部隊改編的改編,一部分給資遣散,一場暴風雨始告平息。

是役也,戰禍未起,地方賴安,隻犧牲李鑒亭議長一人,慘遭暗刺,然保全天水人民功不可泯,其誌烈行偉,尤非一般革命分子所能及,至今不但冤未昭雪,而事跡久矣,夫亦無人知矣!特表之以望諸隴上有心人焉,是為記。

注解①天水獨立前,黃鉞任新軍督練公所總參議。黃慮“陝甘之兵一日不解,即共和之局一日不定”度其事態,為牽製甘軍“以救陝做釜底抽薪之計”,遂聯絡地方人士於三月十一日宣布天水獨立。

②按:未攻下禮泉。見前注。

③伏羌即今甘穀。

(《甘肅文史》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