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辛亥革命後四十年甘肅政變、兵變、民變史料(節選)(5)(1 / 3)

張九才環縣之變靈台、華亭亦有民變,而慶環數縣民團抗抵軍隊,環縣形勢尤為嚴重。環縣張九才,雖係農民,目不識丁,而膽力過人。民國三年,自朗竄擾隴南,勢甚猖獗。張廣建令全省各縣試辦民團,以防不測,環縣始有此種組織,民眾即推他為環縣民團團總。九才任團總後,交友甚廣,江湖中之傑黠者多往就之。自新稅開征後,各縣人民紛紛反對,他即聯絡百姓,倡言抗拒,用雞毛傳帖,號召鄰縣,積極成立民團,共舉義旗,抗官保民。環縣知事徐宗鐸,畏其聲勢,對於新稅及加征地丁,無法進行,堅請辭職。同時將張九才以武斷鄉曲,密報省方。並斷定張九才不去,不但環縣稅收不能開辦,將影響慶陽附近各縣,不能安居樂業。繼任縣知事李偉,湖南人,出省赴任稟辭時,張廣建再三叮嚀,要把劣紳團總張九才撤職查辦,盡法懲治,該縣政令,方能推行。李偉到環縣地界,逢人便宣傳張九才罪狀,聲言張長官命令,非把他置諸死地不可。九才聞之大懼,謂兵團黨曰:我之所為都是為著百姓,當團總辦團練,也是防備各外來匪徒擾民。反對地丁加征和五種新稅,這是為人民減輕負擔,新知事既要辦我,我也不能坐而待斃,看他如何下手,我們相機而動。

七月底李偉到任,八月初三日接見士紳,當眾宣布張九才謀為不軌罪狀,當夜又與衙役商量捕押訊辦方法。此等計劃,盡被張九才偵知,遂下定決心要先發製人。當夜派張士彪、蘇木匠等多人,闖入縣府,科員任永厘、家丁鍾銘、劉升、尤升和親兵四名,均因抵抗被殺,收發趙貴衣服整齊,認為知事殺之,經蘇木匠證明不是。

時李偉聞變,避入後廁,正圖越牆而逃,被搜出用刀砍死,李妻因有不及周歲之小孩,未被傷害。第二日開起義大會,群推張士彪為總兵,黃金庭為將領,王者英為軍師,王清平為帥,慕九章為二帥,常發祥即尚先生為參謀,陳翰章為副將,還有營員令官兵目多人,民兵聞風集聚的初有三千人,張九才自稱總司令。為了擴大號召,加強農民信仰,自謂張九才為黑虎星,王者英為大鵬星,常發祥為大蠍星,後又封陳翰章為洮岷協,慕九章為平番(今永登)協,計劃全省發動。獨霸一方,風聲傳播,氣勢日增。慶陽、鎮原、合水等縣民團,起而響應,陝西之保安、鄜州等處民兵,器械齊全,進至縣屬之北邊,也派人來往聯係,約同攻取慶陽縣城,作為根據地。

又以慶陽百姓比較富裕,有八大家,三十六個二戶家,籌餉也有辦法。九月五日,從慶陽北邊進攻,連同合水、鎮原及慶陽民團總計,號稱百萬,聲勢浩大,本可一攻即下,但因城內守兵,雖僅有隴東幫統喻升、劉福生兩營,而死守待援,故經數日圍城,死傷四百餘人,終未攻下。

張廣建得到警報,電寧夏護軍使馬福祥派騎兵兩營,由馬福壽、馬顯圖率領,從洪得城進兵,直取環縣。一麵又電請陝督陸建章派牛團,從保安縣山中越子午嶺前進,解慶陽之圍。張兆鉀除派隊增援慶陽守城軍隊外,親率精兵,從合水進兵,截斷環縣、慶陽之聯絡。張九才攻慶陽未下,又三麵受敵,不支潰散,他還貼出乩語布告,說:“吾神上天,你們鑽山”,僅率騎兵數人,逃入慶陽北山。

部眾分兵據守曲子鎮、午亭、木缽、驛馬關、碾子溝等處,都被次第攻克。起義首領,除張九才、蘇木匠外,餘均先後被擒。有梟首示眾的,有被挖心祭李偉及陣亡將士之靈的,備極慘痛。

寧夏兵攻克環縣,搶掠奸淫,毫無紀律。張兆鉀因其客軍,送羊送酒,款待甚周,滿載而歸。牛團到環縣,僅住一夕即去,張兆鉀坐鎮環縣,清鄉安民,王學伊任代理環縣知事。杜德輝於九月底到任,招回逃往鄰縣的百姓,令其種麥收秋,各安生業。

張九才竄匿山中年餘,率殘餘團眾入陝,田玉潔師長收編為旅長,駐涇陽縣。後民國十六年因抗拒國民軍,被宋哲元軍圍攻死。

一說該年冬病卒,因駐防鹹陽、涇陽所至不擾民,涇陽人立碑紀念。

隴東民變,自本年六七月起,直至冬日始平息,時近半年,災延十餘縣,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不可以數計,全由政治腐敗、官僚壓迫激成大禍。

樊鍾秀襲西峰鎮河南幫會樊鍾秀率股眾偷襲西峰鎮,於拂曉撲攻,已攻進入街,即被西峰鎮駐軍隴東軍幫統張兆鉀率兵反擊,推出該鎮後,複經張兆鉀率兵五六營,將樊鍾秀追擊至安、定邊磚井一帶。

武都民變時張廣建嚴令禁煙,派委員分赴各縣,限期查禁。委員等奉承意旨,雷厲風行,怨聲載道。丁委員延年於五月間到武都,住羅塘鄉麻柳灘王世清家中。王是該鄉巨富,家有花園,廣植花木,環境幽雅。丁在園內散步時,發現有正放花之煙苗數莖,即將王世清扣押。王母平素賢慧,鄉裏愛戴,愛子情急,親去見丁委員求情,又被丁痛打。於是激起群眾憤怒,一夜間附近農民自動集合六七百人,將丁委員所帶之人,當場打死八名,連同丁委員又活埋七人,共計死亡十五名。王世清深知惹下此禍,非逃避所能了,懇勸群眾各暫回家,自己當夜進城向縣政府自首,縣府將王鐐解到省,審訊五六月,判處王世清罰金白銀三千兩,用作撫恤死事者家屬之費。王在省羈押年餘,釋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