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辛亥革命後四十年甘肅政變、兵變、民變史料(節選)(5)(3 / 3)

到其任之第二年農曆三月初三日,大渠人民出於窮困無生,集眾入城請願,要求開放煙禁,種罌粟以紓民困。剛進東關,士鉁親率警察上城,向群眾開槍射擊,並派其爪牙井鳳嗚帶警門至城東北開槍截擊,致傷農民多人,擊死數人。有來城買藥,攜之行走於街之人亦被打死,引起全縣人民公憤,舉馮漸逵等進省控告。張士鉁又進行報複,要求張廣建將馮等羈押解回武威。群情益憤,在省城的學生、議員等幾次要求,才被留省候審。張士鉁又聞興隆經理胡殿佑為馮等供給生活費用,即藉胡之嶽父鄭作楷有欠糧款之事,將胡羈押責令代償,以致押斃班房之內。更引起城鄉人民痛恨,表示不平。

人民不得已,稟控中央,並請參、眾兩院院議員段永新等呼籲,才得將張士鉁撤職,並賠償小麥三百石,作為義倉公糧,以平民憤,了結此案。張廣建督甘時期內,各縣局貪官汙吏,不勝枚舉,張士鉁尤其顯著而已。

武都駐防建威軍之變公元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三日(民國六年農曆二月二十日)武部駐防軍隊沈敬全部嘩變。先是公元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十月間,張廣建直屬之建威軍來駐武都,統領沈敬全,衛輝人,其部隊至是全數嘩變,燒毀下西街民房及陝商西幫會館,搶劫商號,損失甚巨。

事後調去,新建左軍衛從和部繼來駐防。

洮陽革命事變十二月二十二日(農曆十一月初九冬至節日)焦桐琴、趙學普,蔡大愚在狄道(今臨洮)舉革命大事,欲推倒安福係張廣建在甘勢力,事泄失敗。先是,本年春,狄道人師世昌(字仲五)由甘肅法政學校畢業後,往廣州謁見孫中山先生,談及時事,先生言當今安福係當道,北洋軍閥勢力,仍甚膨漲,革命必須北伐,已派人去各省地方工作,惟甘肅獨無。問師對甘肅革命事業,有誌與否?師表示願負此任,但作此事非由下層工作入手不可,首先聯絡士兵,無槍炮不能成功。先生告以必要時,款項、器械可以運給你。臨別給師密碼電本,注意保密。師於當年五月返甘,在蘭遇同鄉鄭瑞青,談心多日,乃露真意,鄭以為要行此事,狄道(今臨洮)即有機可圖。

因言狄道新建軍共七營,各營都有軍官生充教習,每日接近士兵,內有焦桐琴,字友邕,碾伯(今青海樂都縣)人。由湖北陸軍中學畢業,辛亥之役,前線作戰,奮勇異常,黎元洪甚器之。武漢事緩,黎遂派焦與樊政、胡登雲、郭成堉、王法等入甘運動革命。在蘭失敗,焦等一概被捕,監禁年餘。後因保定軍校開學,釋令升學,六年畢業,遂分發焦等到臨洮步五營劉分統忠藎處,充見習官。此人性情溫和,好學寡言,富於革命性,此人很可與共事。遂約同車返臨見焦,極為融洽。焦又轉介陝西同學胡登雲(字慶安),同時鄭引進地方開明人士秦鍾嶽(字峻峰),得此數人。共商進行革命辦法,遵中山先生之命,定名曰:“甘肅護法軍”。共同出資數百元,在城內台子寺開一酒館作掩護,日在其中開會,商定焦在步五營,胡在步四營,鄭在步六營,分頭進行工作。此外有焦之同學平番(今永登)人張銘(字新之)在騎一營工作,首先聯絡本省士兵,在館內飲酒談天,久之試道真意,均表同意。此時師世昌見一切組織就緒,各營都安置有人。七月進省,在蘭又密結同誌,在官升巷成立“二陽公寓”,作為聯係地點,遂即再赴廣州。見中山先生麵報詳情,並請領槍械,及各人委狀。八月間,因蘭州阿幹鎮及武都兩地鬧匪,胡登雲奉調開赴阿幹鎮,鄭瑞青奉調開赴武都,各離臨洮,焦在臨獨任其勞,力量日益擴大。蘭州法政學校校長蔡大愚(字冰吾),教務主任趙學普(宇相臣),趙之舅父邊永福,河州西軍分統馬廷勷,均已先後參加,約定本年農曆冬至節日晚起義。計劃唯以步五營馬首是瞻,鳴槍為號。除遇安福係盡戮外,餘不傷一人。事成後,即率隊進省,約定省城有人作內應,把張廣建趕走後,通電廣州,聯合北伐,以成大舉。並預定起事時,臨洮城內秩序由秦鍾嶽、邊永福、楊景如、邊傑臣諸人維持;洮河以西,由趙相臣負責;馬廷勷軍隊沿河聲援,但不過河,以免地方驚擾。教場起事一切活動,由焦完全負責。不料五營尹、洪兩班長酒醉爭鬧,泄露密情,向統領吳桐仁報告消息,吳立即下緊急命令,先收各營槍枝,四路派兵防守。洮河橋梁也有重兵駐防,郵電局亦被包圍。焦知事泄,首先進營槍殺劉分統,左隊連長張承讓聞聲持槍抵禦,亦被焦擊斃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