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我的父親劉爾炘(5)(2 / 3)

⑤續命湯:《藝文類聚?八十七?三十六國春秋》載:“(晉)安帝元年,盧循為廣州刺史,循遣(劉)裕益智粽,裕乃答以續命湯。”相互進行譏諷也。宋?卲雍《伊川擊壤集?首尾吟》曰:“返魂丹向何人用?續命湯於何處施?”這裏是用“續命湯”比喻救國救民的根本大法。

⑥庸醫:醫術不高明的醫生。

⑦才調:指人的才氣。

述評:這是兩首諷刺詩。前一首是說天公(暗指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喝醉了酒,糊塗了,對受苦受難的中國人的痛苦呼號置若罔聞。這首詩很可能受到明代民謠《老天爺》的啟發而作。那首民謠的全文是:“老天爺,你年紀大,耳又聾來眼又花。你看不見人,也聽不見話。吃齋念佛的活活餓死,殺人放火的享受榮華。老天爺,你不會做天,你塌了吧!”(見明末清初聖水艾衲居士所編的《豆棚閑話》)。後一首則把欺世盜名的袁世凱之流比喻為不懂醫術的庸醫,亂開“藥方”,根本無法救民眾於水火之中,挽社稷於危亡之秋。

治法尼山①義利辨微茫,五夜②盟心判聖狂③。

不向此中求治法,人人為己國淪亡。

注釋:

①尼山:即尼丘,孔子誕生地,在山東曲阜。後世多以尼山或尼丘作為孔子的別稱。

②五夜:即五更。過去把一夜分為甲、乙、丙、丁、戊五個時段。這裏泛指整個晚上。

③判聖狂:判,區別、分辨;聖狂,指聖人和狂人。

述評:這首詩是說要明白治國大法,真正把孔子所講的義和利分辨清楚,應當從孔聖人的學說中探尋治國之道,絕不能從口出狂言、為一己謀私利的投機政客那裏找辦法。

五十初度書懷(1913年)

彈指光陰似轉輪,茫然忽作再來人①。

露珠空滴花間淚,塵網難逃物外身。

五夜幽懷名利淡,半生微尚性情真。

而今問我同庚②者,一歲嬰孩小國民。

注釋:

①再來人:本指重病之後又活過來的人,或遭遇大劫難而生存下來的人。這裏指當時帝製被推翻、實行共和的政治形勢大變動,迫使每個人都要重新適應,有些事還得從頭做起。

②同庚:相同年齡的人。

述評:曉嵐先生是清光緒十五年的進士,光緒二十年(1894年)

的翰林院編修。雖然他看不慣清廷官場的貪汙腐敗、爾虞我詐而憤然辭職回家,但作為晚清遺老,他與大清王朝在感情上還很難完全割斷,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是一個跨時代的知識分子,對一切新事物都要從頭適應,所以說自己是“再來人”、“一歲嬰孩小國民”。使他聊以自慰的是自己仍然堅守著正派知識分子淡泊名利、崇尚真情、不與某些投機家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題嶽鄂王①書諸葛武侯出師表後原序:嶽鄂王所書武侯出師表,其神采飛動,英氣逼人,固不待言。其跋尾稱紹興戊午過南陽阻雨武侯祠,讀石刻二表,感泣夜不成眠,為道士揮涕走筆。嗚呼!是時王年才三十六耳。讀史者考王所遭之事可以識王,涕淚之所從來,亦可以悟王性情之所存,誌趣之所寄,非第如騷人墨客臨池揮翰而已,也因題此以誌欽仰。

一天心難問九重霄,丞相祠堂②夜寂寥。

半壁河山③千古恨,把來都向筆尖消。

二滿腔心事向誰言,墨沉淋漓血淚翻。

惹得鬼神窗外語,有人提筆掃中原。

三天把英雄當墨磨,英雄磨墨當揮戈。

半生事業空詞翰,浩氣丹心紙上多。

四蜀漢匆匆趙宋亡,隻留文字此光芒。

乾坤有恨天無語,一任男兒自主張。

注釋:

①嶽鄂王:即宋代名將嶽飛。曾多次大敗金兵,被投降派秦檜誣陷下獄,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被殺害,時年39歲。宋寧宗趙擴追封他為鄂王。

②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

③半壁河山:指宋代金人入侵,占據了北方大片國土,逼得宋王朝南遷杭州的事。

述評:這四首詩是作者看了嶽飛所寫的諸葛亮出師表後有感而發。他不隻是對嶽飛“神采飛動、英氣逼人”的書法表示高度讚賞,尤其對嶽飛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以及書寫出師表時的沉痛心情,通過想象,進行了描述。全詩情感濃烈,一氣嗬成,對嶽飛的愛國精神和為人表示了由衷的敬仰,對其不幸遭遇表達了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