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當年:此處作壯年解。
④茱萸:植物名,有濃烈香味,可藥用。古代風俗於重陽節佩戴茱萸(或插在頭上),認為有祛邪避災的作用。
⑤龍山帽影:此處用了“龍山落帽”的典故。晉人孟嘉任征西大將軍桓溫之參軍。九月九日溫遊龍山,賓客鹹集,皆戎服。風吹嘉帽落,初不覺,溫令孫盛作文以嘲之(詳見《世說新語?識鑒》)。
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念奴嬌?重九席上》有句雲:“龍山何處?記當年高會,重陽佳節。誰與老兵共一笑,落帽參軍華發。”寫的正是這件事。此處用這個典故來比喻重陽節高朋滿座的盛大聚會。
⑥中山酒:酒名,又叫千日酒。唐?鮑溶詩曰:“聞道中山酒,一杯千日酲。”這裏比喻上等的酒。
⑦劉伶:晉代沛國人,與阮籍、嵇康等為友,乃“竹林七賢”
之一。縱酒放達,逃避現實,自稱“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⑧頑鐵:謙辭,這句是說作者與在座的朋友誌同道合,抱負一致,經常在一起聚會。
⑨九州:九州台,蘭州北山的主峰,此處泛指當時登臨的蘭州北山。
⑩鑄錯:事業或工作中出現失誤。
述評:這組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短暫的慨歎,以及良好的願望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難以實現,不得不借酒消愁的惆悵情懷。
哭胡席卿①秀才(1910年)
清晨望鵲報,老鴉鳴戶前。欻②來一童子,說君歸黃泉。
憶我識君日,史君鬆崖③筵。聞君有孝行,拔君承師傳。
期君修毛羽,飛上青雲顛。如何方策駕,長途忽停鞭。
前年有李生④,誌行靜且專。又有彭氏子⑤,學不讓人先。
為師與為弟,相繼不永年。今君又如此,使我心悁悁⑥。
自我不自量,廣結桃李緣。當其種花時,如種火中蓮⑦。
求彼惜花人,如求萬選錢。求者得複失,種者幾枝妍。
每當風雨夜,起視蒼蒼天,蒼天默不語,此理終茫然。
注釋:
①胡席卿:當時為兩等小學堂的童子師。
②欻(xu):忽然。
③史鬆崖:名廷琥,是作者的好友。
④李生:名李聯奎,亦為兩等小學堂的童子師。
⑤彭氏子:名彭立極,當時是高等學堂學生。
⑥悁悁(juanjuan):憂愁。
⑦火中蓮:比喻稀有或難得。《維摩詰經?佛道品》:“火中生蓮花,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此處用“如種火中蓮”比喻教師培養優秀人才的不易。
述評:這首詩以沉痛的心情悼念胡席卿老師的英年早逝,順便也提到了李、彭兩個優秀青年的不幸早亡,充分表達了曉嵐先生愛惜人才的情懷。
無題(1911年)
結我疑團①曆有年,誰將此事問蒼天。
亞洲風挾歐洲雨,斂盡榆頭②樹樹錢。
注釋:
①疑團:謂疑念結聚成團。
②榆頭:指榆樹枝的頂端。榆錢又稱榆莢,是榆樹的果實,形似錢而小,聯綴成串,可食。此處比喻我國的財富。
述評:作者對日、歐列強侵略中國,掠奪我中華財富的強盜行徑早有察覺,這首詩以諷刺手法對其進行了譴責。
辛亥雜感(1911年)
一天公①化作酒中仙,醉裏乾坤夢裏緣。
幾萬萬人②呼不醒,白雲高處一茫然。
二中原國手③渺岐黃④,何處能尋續命湯⑤。
還是庸醫⑥才調⑦大,爭言海上有奇方。
注釋:
①天公:即天帝,公是敬稱,以天擬人,故曰天公。
②幾萬萬人:指全國人民。當時說我國有四萬萬五千萬人。
③中原國手:中原,與邊疆相對的地域名,狹義指河南,廣義指黃河流域或內地。國手,本指藝能出眾的人,這裏指“治國能手”,有諷刺意味,很可能影射袁世凱(袁為河南項城人)。
④渺岐黃:渺,遠也。岐黃,指岐伯與黃帝,相傳為我國傳統醫學之祖。渺岐黃,是說遠離醫學,不懂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