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毛澤東來電告誡彭德懷:“打馬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戰役,要準備付出較大的代價,千萬不可麻痹大意。”
國民黨精心設計的與我軍平涼決戰計劃流產後,7月27日彭德懷命令我軍分路追擊與分割“二馬”。彭德懷分析戰局後認為,此時如果先解決寧馬,會造成我軍進軍作戰的嚴重困難,先消滅青馬主力是解決西北國民黨軍、解放大西北的關鍵,所以必須著手實施蘭州戰役計劃。野戰軍千裏追擊,邊戰邊進,直指蘭州。
彭德懷在揮師西進途中,按照原定部署,8月1日十九兵團在固原任山河殲滅寧夏馬鴻逵部5000餘人,並留下該兵團的第六十四軍在這一帶擔任蘭州戰役時的牽製、攔截“寧馬”援蘭敵軍,這樣就徹底達到了分割“二馬”的戰略戰役目的,有利於我集中力量於蘭州先殲滅“青馬”即馬步芳的主力,而後再殲滅“寧馬”的戰役目的。
此時,盡管國民黨與馬步芳感到解放軍已經構成對他生死存亡的巨大威脅,但仍然抱有最後的幻想,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閻錫山立即電召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到廣州,舉行了所謂的“西北聯防會議”,策劃決戰蘭州之策。而後馬步芳又到台灣受到蔣介石的接見。8月19日,馬步芳飛回蘭州,提出:“拚命保命,確保西北,破產保產,挽救危機”的“三保”方針。馬步芳認為:“保住西北大局唯在於同共軍決戰一場,而蘭州有南山屏障,黃河天險,是決戰的好地方。”並大言不慚地說:“憑著蘭州依山臨水的地形,和抗戰時期的‘國防工事’,我不僅要保住蘭州,而且要直下西安。”他多次在他的軍官麵前發誓:“中央把西北交給了我,我要負責到底。
我要親自督師南山,抬棺而戰。”
彭德懷在分析了馬步芳的狂妄意圖後堅定地說:“這個馬步芳真是夜郎自大,他想在蘭州消滅我們,好吧,咱們走著瞧,看誰把誰消滅在蘭州!”
早在7月9日,毛澤東就電告彭德懷,對青、寧二馬,應區別對待,首先打擊馬步芳。青馬在政治上占統治地位,在軍事上也比寧馬強大,殲滅了青馬,即可基本解決西北問題。彭德懷根據這一精神,確定蘭州戰役的作戰方針是:力爭同馬步芳決戰於蘭州,嚴防逃回青海,以免為今後作戰帶來困難,延緩西北解放。8月4日,彭德懷就下達了以殲滅青馬為主要目標的進軍蘭州的作戰命令:王震一兵團附十八兵團之六十二軍共三個軍經隴西、臨洮、臨夏,直搗馬步芳老巢——西寧;周士第十八兵團(欠六十二軍)附一兵團之第七軍共三個軍陳兵西安、寶雞、天水一線,遏製與進擊胡宗南部,執行“鉗胡”任務;十九兵團之六十四軍置守固原,進占永靖,控製黃河兩岸,嚴防馬鴻逵馳援。其餘部隊全部用於蘭州戰場決戰。
8月20日止,第一野戰軍部隊全部到達指定位置。第二兵團、十九兵團共五個軍千裏追擊也抵達蘭州城郊,很快形成了對蘭州守敵東、南、西三麵的扇形包圍的態勢。
在發起蘭州戰役前,也有關於彭德懷司令員的插曲與花絮:
就在第一野戰軍司令部進駐喬家營這天,天下著雨。野司電話隊一個電話員在指揮所門前避雨,被彭德懷看見了。他叫葛振清,彭總招呼他進屋後,看到他有些拘束,就上下打量後發現以前曾經同這個戰士見過麵也談過話,那是1948年陝北宜瓦戰役時的事了。
彭德懷首先打開話匣子說:“啊,原來咱們是老戰友了。”在回憶了那次談話,問到現在部隊戰士的思想情緒時,葛振清說到西安解放後,有的人認為進了城,革命到頭,該過享受生活了。彭德懷既嚴肅又風趣地說:“唔,這可不對了。路還遠著哩!時刻要想革命。
你們啊,進了蘭州城,可不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思想開了小差喲!”由於葛振清不懂這個故事是怎麼回事,彭德懷就詳詳細細說了一遍後對他說:“進了蘭州城,就想過舒舒服服的生活,就不願再過陝北那樣的艱苦生活,也是革命不到底啊!我們一定要牢記毛主席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告誡,戒驕戒躁,謙虛謹慎,建設好新中國。”
首攻失利,總結經驗教訓,彭德懷主動承擔責任,鼓舞將士周密準備,求得蘭州戰役徹底勝利在部隊快接近蘭州時,野戰軍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報:一種是敵人九十一軍和一二0軍已從蘭州北撤,擬隨偽甘肅政府退到酒泉,大批物資正由蘭州運往西寧,蘭州之敵正準備炸工廠,拆除電線,破壞黃河鐵橋;一種是蔣介石集團日有數架飛機運送彈藥到蘭州,青馬正搶運糧食和磨盤進城,其八十二軍主力在蘭州加修工事,寧馬準備六個師出擊,支援蘭州之敵。彭德懷分析認為,敵人在蘭州的處境已不同於平涼,敵人在蘭州決戰的計劃不會像平涼那樣不決而撤。而且我軍也必須盡一切努力迫使敵人決戰於蘭州,同時應當把情況估計得更嚴重些,把困難考慮得更多些,以此為立腳點,從各方麵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