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別人的地盤,別人做主 (2)(1 / 3)

耿弇愣了一下,頓然擦亮眼睛。他發現,長安城路途遙遠,而長安方麵的大司馬劉秀近在眼前,不如就奔他去得了。於是,耿弇順路而下薊縣,見到了劉秀。

耿弇一到,王郎十萬金懸賞劉秀人頭的公文也下到薊縣。眼看著即將頂不住王郎的威脅,準備逃命長安的劉秀,耿弇很鎮定地告訴他:“大司馬不要慌,此時我們留住,還能求生,倘若現在就跑,可能命都要沒了。”

耿弇這番話讓劉秀不解,屬將更是不解。耿弇接著分析道:“你們看看,敵人在我們的南邊,我們在他們的北邊。如果我們南逃,就像魚群要撞漁網,不正落入他們的虎口嗎?”

對呀,我們光想著逃命,怎麼沒看到人家的刀口呢。耿弇一席話,讓眾將半天說不出話來。

耿弇繼續說道:“大家要想活命,有一條活路就擺在眼前。漁陽郡太守彭寵是大司馬劉秀您的老鄉,上穀郡太守耿況是我的老爹。這兩大郡合起來,至少有一萬騎兵。如果我們調用他們,何懼邯鄲城方麵軍?”

劉秀點點頭,他好像聽出點門道。但是,耿弇話說完了,愣是沒人表態。

良久,劉秀部將紛紛發言,他們的意見空前一致:就是死也要南逃,就是不能北上上穀郡尋找靠山。

耿弇初來乍到,這人靠不靠譜尚不清楚,僅憑他幾句話就集體北投,如果漁陽群和上穀郡太守都不是善類呢,那不是也等於落入別人口袋嗎?這是其一。

劉秀治軍理政,賢名遠揚,天下第一。現在,連劉秀這等人才在燕趙之地,都搞不定一個山寨版劉子輿,任憑他攻擊嚇唬,並非偶然。由此說明,他們的根基不在北方,而是南方。這是其二。

整個北方的燕趙之地,幾乎都是王郎劉林的,他們人多勢眾,就算上穀漁陽兩郡萬騎來助,也撐不了多久。這是其三。

總之,必須南逃。南方才是我們的故鄉,要死也要死在回鄉的路上。

看著部將們爭論不休,口水四濺,搞得劉秀很迷茫,也拿不定主意了。良久,隻見劉秀緩緩醒來般,他堅定地指著一個方向,從容地說道:“都不要爭了,我們就朝那個方麵去吧。”

那個方向,就是北方。

劉秀接著說道:“同誌們都沒有說錯,相對南方來說,我們不過是北方不喜歡的客人。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一個歡迎我們的主人。這個人,就是站在你們眼前的耿弇。”

“耿弇,就是我們的北道主人。”當劉秀吐出最後這句話時,部將們全都愣住了。

然而,劉秀話才說完,外麵突然傳來一個驚天霹靂的消息——故廣陽王劉嘉的兒子劉接,在薊縣城內發動民眾起義,響應王郎。

同時,邯鄲城方麵已經派人抵達薊縣城外,薊縣官員全都跑去迎接了。

狗日的北方,還真不是我們站腳的地方啊。剛剛定神的劉秀,這時又換上一副茫然的表情。

良久,隻見劉秀歎息一聲,大聲吼道:“大事不妙,咱們還是逃命吧。”

絕處逢生

在劉秀的骨子裏,流淌的是高祖劉邦的血。幸蒙高祖劉邦的優秀基因,把優秀的逃跑技術遺傳給劉秀。當劉秀聽說薊縣百姓要反他時,他第一本能是跑下床榻,衝出招待所,帶領眾人向南門奔去。

衝到南門時,發現南門緊閉。劉秀拔劍而起,一聲怒吼殺上去。一陣亂戰後,眾人擺平守門將士,奪門而去。衝出城門以後,劉秀馬不停蹄,晝夜不分地穿城過池,沿著大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