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宮心計 (2)(1 / 2)

然而,郭皇後又是幸運的。她是在一個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輸給了一個正確的人。在漢朝曆史上,後宮女人爭風吃醋,下場從來都是沒有最慘,隻有更慘。呂雉對戚夫人,王太後對栗夫人;戚夫人成了史上僅有的人彘,栗夫人則鬱悶而死。還有那個陳阿嬌,跟衛子夫鬥來鬥去,可惜技不如人,被劉徹關進深宮。

戚夫人賠了,兒子趙如意也被害死了;栗夫人呢,命沒了,兒子劉榮也沒保住性命。母貴子榮,子貴母榮,雙雙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一人倒了,全家人跟著受難。

但是,郭皇後沒有。她被廢了,人生之希望猶如星逝,然而她的日子還在繼續。她的弟弟郭況,繼續做官;她的兒子們,穩做諸侯王。唯有皇太子,心裏一直忐忑不安。

在漢朝皇宮這個權力場裏,每當皇權更迭,必有一場惡鬥。當初,衛子夫失寵,太子劉據被壞人江充告惡狀,為求自保,不惜舉兵與老爹劉徹火並。結果很淒涼,劉據自殺,全家幾乎死光。

郭皇後的幸運,還在於他生了一個聰明的兒子。太子劉彊見母後被廢,就知大勢已去。他思來想去,決定向劉秀請辭太子,劉秀一聽,搖搖頭,不同意。劉彊急了,再辭,多次辭。劉秀一改往日淩厲作風,沉默不語,不回答。

兩年後,劉彊再請辭,說願意降級當諸侯王,太子位就留給別人吧。這次,劉秀終於點頭了,撤掉劉彊的太子位,改封為東海王。劉彊是個乖孩子,劉秀告訴他,王是給你封了,但你不要急著就封國,可以多待在洛陽玩玩。

就這樣,劉彊在洛陽一玩就是多年。九年後,出洛陽,就封國。郭皇後離開洛陽後,心裏是失落了。但她沒跟自己過不去,她也一口氣又活了十一年。最後,才依依不舍地揮一揮衣袖,作別洛陽的雲彩。

這個結局,不盡完美,卻是最人性的收尾。劉秀很無奈,但亦心滿意足矣。

到此,劉秀諸多人生大事,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他決定留點時間,做點有益身心健康的閑事。公元54年,劉秀五十九歲,他離開洛陽,遠遊天下。

方向,東邊。

自秦始皇以來,中國的皇帝每有閑心,總喜歡往東邊跑。秦始皇多次東巡,簡直到了自虐的地步。漢武大帝也不甘落後,帶上文人墨客,一路旗飛,一路高歌,好不愜意。

相比之下,劉秀東巡甚是低調。他準備隻往魯國和濟南國等地,走一圈就打道回府。可就在半路上,有人告訴他,難得見你有閑心,出來一趟也不容易。有一個地方,陛下可別忘了光臨。

那個地方就是五嶽之一泰山。當然,左右叫劉秀走泰山,不僅是去遊玩的,而是上泰山封禪。

古往今來,中國皇帝如過江之鯽,看得你眼花繚亂。然而真正上過泰山的寥寥無幾。那些帝王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去。想上泰山封禪,那是要講資曆的。資曆不夠,就算有人免費送你去,你也不敢去。

當然,去了老天也不會劈你。可自然會有人劈你,膽敢有資曆淺前去的,回來後肯定被滔滔口水淹沒。

在中國諸多帝王中,劉秀資曆如何,那是沒得說的。前麵說過了,要比起來,他簡直就是帝王中的帝王。

和秦始皇比,他暴力少,享有子孫福。秦始皇不會善後,讓個敗家子嬴胡亥把所有江山都敗完了。和劉邦比,兩人逃命技術都屬一流;劉邦沒有張良、韓信,心裏就會堵得慌,劉秀則不會;高祖劉邦無軍事之才,才顯出張良之謀,韓信之勇,而劉秀卓越的軍事才能,光芒蓋過鄧禹、馮異諸多將才。

唯有唐朝李世民,似乎要青出於藍勝於藍。然而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奪權,名不正言不順。劉秀則不然,他起點低,成長快,有生之年完成天下一統,並且彙成漢朝發展之大藍圖。

宋太祖趙匡胤,於亂世中崛起,繼承劉秀之衣缽,杯酒釋兵權。然而宋朝隻得半壁江山,劉秀則不然,東漢國土之遼闊,宋朝無法與之比擬。明太祖朱元璋,起點更低,成長更快。可是心狠手辣,殺人著了魔。開國功勳,幾乎全被他砍光了。

古今兩千年,唯有劉秀,高高在上,屹立於帝王之林。他就像五嶽之首泰山,一覽眾山小。如此高人,如果他說不敢登泰山,還有誰敢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