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指令製導,由導彈上的攝像機攝取目標及背景圖像,發送給製導站,再由製導站形成指令,引導導彈擊中目標。優點是一目了然,在多目標情況下還可以選擇最重要目標首先攻擊,缺點是受天氣影響,作用距離不大。

雷達波束製導,利用雷達無線的定向輻射,在空間形成一個狹窄的錐形旋轉波束,波束自動跟蹤目標,導彈沿波束軸線飛行,直到擊中目標。這種製導方式,受無線電幹擾,導彈容易脫離波束,現在已經很少采用。

激光波束製導,用激光器瞄準目標,不斷發射激光波束,引導導彈命中目標。這種製導方式,很適用於反坦克導彈,缺點是激光器一刻也不能停止工作,容易被發現、幹擾。

還有一類是自動尋的製導係統。自動尋的,意思就是導彈自己尋找、跟蹤直到最後擊毀目標。它通常利用目標輻射、反射的某種能量,如紅外線、電磁波、光輻射、聲波等的信號,靠裝置在導彈上的設備,探測、計算,形成指令,使導彈飛向目標。有主動式、半主動式和被動式之分,包括:

雷達自動尋的製導,導彈頭部裝有雷達,向目標發射電磁波,根據目標回波,引導導彈飛行。

紅外線自動尋的製導,有紅外導引頭,利用目標輻射的紅外線,轉化為有規律變化的電能,通過電子線路整形放大,形成導引信號,把導彈引向目標。

電視自動尋的製導,有一部電視攝像機,利用電子束掃描,把目標及背景的光像,轉換成電信號,引導導彈跟蹤目標。

毫米波自動尋的製導,工作原理同雷達自動尋的製導一樣,不同的是波長。雷達工作在微波波段,波長在10~l厘米,毫米波是指波長為10~l毫米的電磁波波段。它受氣象和煙塵的影響小,除受大雨影響外,不受霧、雲、雪、冰雹影響,毫米波一樣可以穿透,有著“有限的全天候能力”。

有長必有短。無論自主式、遙控式、尋的式,各種製導方式,都是既有長處,也各有不足處。距離要遠,精度要高,又不受幹擾,這樣一種要求,單靠一種製導方式是做不到的。

所以,現在人們都在尋求複合製導,也叫組合製導方式。就是在同一武器係統的不同飛行段、不同的地理和天氣條件下,采取不同的製導方式,把幾種製導方式組合起來用,揚長避短。這種製導方式,已經在一些地一空、空一地、地一地戰術導彈中采用。

追求武術點穴式的精確

在武打小說和電影中,常有“點穴”一招。被武林高手一點,輕的馬上動彈不了,重的當場死掉。精確製導很像這種點穴手法,有很高的作戰效能。1~2枚精確製導炸彈,可以達到空投2000枚普通炸彈的打擊效果。過去擊毀一輛坦克,平均要消耗普通炮彈2500發左右,用精確製導炮彈,隻需1~2發。精確製導武器就其一發的成本講,相當昂貴,但是比之幾百發幾千發普通炸彈、炮彈合起來的作價,它就相對地便宜得多。最像點穴手法的是精確製導武器有利於控製戰爭的規模和進程。隻打某些目標,而不波及整個地區。

曆來的戰爭追求的都是不斷增大殺傷破壞力。100萬噸當量核炸彈,空中爆炸的中等殺傷破壞半徑達50公裏以上,在這個範圍裏,預定要打擊的目標和不需要打擊的目標都可能被毀滅,甚至可以毀掉整座城市。

1945年3月9日,美國334架轟炸機對日本東京轟炸一天,死亡平民8.4萬,毀壞房屋26.7萬間。1991年海灣戰爭,多國部隊進行了高強度的戰略空襲,連續38天,摧毀伊拉克和伊軍在科威特境內90%的預定目標,平民死亡的隻有1591人。

開戰後的36小時內,多國部隊投彈2萬噸,攻擊的目標許多是分布在城市裏的,炸死的平民僅23人。死亡平民數字是伊拉克公布的,應該是可信的,至少是不會故意縮小的。

精確製導武器的不斷研製和廣泛使用,使得有關戰爭的一些觀念逐漸起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