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越軍噴火兵進入預定地點時,美軍的坦克和裝甲運兵車已行進至200米的距離。這時,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忽然停止射擊,行駛的速度也慢下來。越軍的兩名噴火兵心中暗喜,認為這正是出擊的好機會,於是就快速匍匐前進,向敵裝甲運兵車接近。然而,就在他們解脫噴火器的保險,準備再接近一些進行臥姿噴火的時候,突然間轟隆。轟隆地響了起來,隻見從敵坦克和裝甲車上先後竄出一條火龍,灼熱的火柱立刻噴向遠方,3名越軍士兵瞬間全被烈焰吞噬。在坦克和裝甲車前200米以內,成了一片火海,濃煙遮天蔽日……
美軍在這次戰鬥中出動的噴火坦克,叫做M67噴火坦克。它是由美國M48坦克改製而成的,即將大炮拆去,換上重型噴火器,並將噴火器用的燃料瓶和壓力瓶等裝在坦克內。
坦克上麵伸出的像炮管的就是噴火管,它噴出的火龍可以長達180米,把坦克前麵變成一片火海,能將大炮、車輛等在瞬間燒毀,破壞非常大。由於它的燃料瓶裝的油料很多,達1400升,所以噴火坦克可連續噴射1分鍾。更引人注意的是,在作戰時,可根據需要將坦克的大炮和噴火器互相更換,一般僅需6~8小時即可完成。
坦克靈敏的耳目
在現代戰爭中,坦克都是成群出動的,少則十幾輛多則成百上千輛,像1973年中東戰爭的戈蘭高地坦克大戰,雙方出動了1000多輛坦克在廝殺,還要同空中的飛機以及友軍配合作戰。人們想知道周身披掛著厚厚裝甲,作戰時門窗都關閉的坦克是怎樣瞄準目標射擊和同外界聯係的,特別是坦克裏麵噪音很大,乘員之間又是如何交談呢?
這裏沒有什麼奧秘,關鍵就在於坦克有著特殊而機敏的“眼睛”和“耳朵”。
我們先來看看坦克的眼睛。現代坦克用的是更加先進的潛望鏡。它已經具有望遠、夜視和測距幾種本領了。
如果你注意的話,就會看到在坦克車體、炮塔上開有許多小窗孔,孔上裝有潛望瞄準鏡。這些眾多的潛望鏡就是坦克的火眼金睛,它們既能用來觀察、瞄準,還可以用來測距離。其中有的“眼睛”能在白天看清遠方的目標,甚至能透過雲霧、雨、雪和煙塵進行觀察、瞄準;有的像夜貓眼一樣,在漆黑的夜晚,照樣能捕捉目標。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坦克裝備的“貓眼”夜視鏡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看清楚11千米範圍內的目標。還有一種微光夜視儀,能將夜間的星光、月光等環境微弱的光放大近6萬倍,從而能發現4千米以外的車輛和1千米以外的人員。
在坦克的車長指揮塔上安裝有供車長觀察、瞄準用的觀察潛望鏡4~10個,指揮潛望鏡1個,有的還裝有光學測距觀察瞄準鏡,使車長在閉窗情況下,能360°環視戰場,搜索目標和指揮戰鬥。
坦克在夜間觀察景物的“眼睛”就是紅外夜視儀和微光夜視儀。
至於坦克的靈敏“耳朵”,那就是豎在坦克炮塔上的像細長鞭子的天線、裝在車內的無線電台和車內通話器。
天線是坦克與外界聯係的觸角,通過它發射或接收無線電波。電台用來向上級或友鄰通報情況,以及接受上級的指示,它有近百個固定頻率,一般可在方圓20千米範圍內進行通訊聯係。車內乘員都配有專用通話器。它實際上就是一部電話,其受話的耳機安裝在坦克帽上,而送話器則緊緊貼附在乘員的喉頭部位,所以叫做喉頭送話器。當車長要向各乘員通話時,他就將安裝在胸前的開關扳到發話位置,而各乘員的收話器開關總是打開的。人在說話時不僅會引起空氣一疏一密地振動,喉頭也同時發出相應的振動。
為了排除利用空氣振動通話時雜音的幹擾,坦克內的通話器就采用喉頭振動來傳送聲音。這樣,車長的聲音通過安裝在坦克帽上的耳機傳到每個乘員,乘員之間也可用同樣方式自由交談。
現代戰爭要求陸海空各兵種協同作戰,因而互相聯絡非常重要。為了保證聯係暢通,現在坦克上都裝有兩部電台。
主戰坦克
主戰坦克是在戰場上擔負主要作戰任務的戰鬥坦克。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發展演變成的一種具有現代先進技術特征的坦克。它的火力和裝甲防護力,達到或超潛深度1000米,最大達900米。水下航速8~42節。
主要任務是襲擊敵大、中型艦船和岸上戰略目標;並可擔負偵察、反潛和布雷等任務,還可輸送少量人員、物資。按戰鬥使命分為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按動力裝置分為核動力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按排水量分為大、中、小型和袖珍潛艇。
“未來作戰係統”
在發展未來主戰坦克方案方麵,美國推出了全新坦克的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