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敵方導彈的發射井都設在哪裏嗎?你知道敵方部隊在何時何地集結嗎?你知道敵方的飛機、坦克都藏在什麼地方又已經運到哪裏去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去人,也沒有那麼多特務間諜可派。中國通俗的有點兒荒誕的小說《封神榜》中寫了一個“千裏眼”,觀看千裏之外發生的事情如在眼前一般。還寫了一個“土行孫”,可以從這裏鑽進土裏,又從那裏鑽出土來。如果有這麼一雙千裏眼和鑽地的本事,要看哪裏就看哪裏,想去哪裏就去哪裏該有多好啊!
當代的軍事偵察衛星,可以稱得上是一雙真正的千裏眼。
①它速度快。快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是近地軌道上的偵察衛星,每秒鍾大約飛七八公裏,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繞地球一圈。這種偵察衛星速度比火車、汽車快幾百倍,比起超音速飛機也得快十幾倍或二十幾倍。打個比方。從北京出發,到天津隻要半分鍾,到上海三分鍾,到拉薩五分鍾也就夠了。不但偵察及時,而且保證有連續性。一般長壽的偵察衛星,在空中可以停留兩年以上,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偵察到目標連續不斷的變化情況。
②範圍廣闊。飛機和衛星作比較,同樣都是20°的視角,從3000米高度的飛機上能看到地麵1平方公裏的範圍,從300公裏高空的衛星上看地麵,就可以看到1萬平方公裏,看到的範圍相差萬倍以上。有人作過計算,說在高空飛機上把我國拍攝一遍,需要拍100萬張照片,用10年的時間;如果用衛星拍攝,隻需拍800多張照片,花不了幾天的時間。
③受限製少。要是在對方地麵上拍軍事目標的照片,對方一定會把你抓起來問罪。你到我空中來照相也不行,侵犯領空主權,飛機也會被打掉。天上衛星誰能管得著它呢?它有超越國境的自由,而無侵犯領空的麻煩。高山、大海、荒漠戈壁、茂密森林,人無法到達的地方,都阻擋不了衛星去偵察。
照這樣說,軍用偵察衛星就沒有缺陷和不足的地方了嗎?當然不是。世上沒有哪一樣事物會是十全十美的,衛星也一樣。
“太空千裏眼”
軍用偵察衛星因為高度不同,運行軌道不同,從地球上看去,就好像有動的和不動的兩種狀態。大多數偵察衛星,是處在120~200公裏高空的低軌道和350~1500公裏高空的中軌道上,它們繞地球運行的同時,地球自己也在不停地自轉,所以不會老停留在一個點上。這些衛星繞地球一圈,就像用一道寬帶子把地球綁了一道,但是下一圈不在同一個地球緯度上,兩圈之間就會留下一個沒有觀察過的空白地帶,人稱之為“盲區”。
彌補的辦法是有的。一個是在設計衛星軌道時,有意讓衛星繞行周期同地球自轉周期的關係不等,或者稍多一點,或者稍少一點。錯開的結果就可以把要偵察的地方全部不漏地偵察到。另一個辦法是在同一個軌道內多放幾顆衛星,並網,聯網。就像電視轉播用的差轉台一樣,隔一定距離就設一個,這樣就不怕有遺漏的地方了。
如果把偵察衛星發射到離地球表麵35800公裏的高空,這時候,它繞地球一圈的時間恰好同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同,從地麵上看去,就好像是靜止不動的了。這種衛星叫做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又叫做靜止衛星。它站得高,看得廣,停留的時間長,能24小時連續工作。有3顆這樣的衛星,整個地球就全都在它的監視之下。
軍用偵察衛星從性能上分有四種。
①照相偵察衛星。它的設備主要是可見光照相機,其中有用來作普查的全景掃描相機和用來作詳查的畫幅式相機。衛星拍攝的照片有的密封裝人回收艙,直接送回地麵衝洗判讀,世界上掌握這種技術的國家隻有3個。為了防止回收艙落到別人手裏,上麵會裝上自爆裝置,規定時間一過就自行炸毀。另外的一個辦法是無線電傳輸,就是先在衛星上把拍攝的照片自動衝洗出來,然後把目標圖像轉換成電信號,用無線電波形式發給地麵,再還原為目標圖像。有的照相偵察衛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一邊對地麵目標進行偵察,一邊就把信息發送給了地麵指揮中心,這就更快更簡便了。
可見光照相機分辨力高,但是受天氣影響大,陰雨、雲霧和夜間都不適宜。白天也隻有上午8~9點和下午2~3點工作最佳。所以人們又研究出了用紅外線照相、多光譜照相和微波照相等設備。
但是,這些照相設備也都各有長處和短處。紅外線照相的長處是可以揭露地表麵的一些偽裝,多光譜照相的長處是便於識別更多目標,可它們依然要受到雲霧雨雪天氣的影響。微波照相的長處是不受天氣影響,還可晝夜工作,有穿透地表層和冰塊、森林的能力,所以一般的隱蔽和偽裝逃不過它的眼睛,它的短處是一遇到無線電幹擾,所有可以發揮的作用就統統都失效了。要是這些照相方式配合起來使用,取長補短,不是更好嗎?然而這樣一來,衛星的負擔就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