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特殊原因,大多隻與軍隊的某一部分有聯係,很少牽涉到軍隊的整體狀態。所以,通常夜襲隻在從屬的戰鬥中進行,進行夜襲的情況在大會戰中是很少見的。
假如有其他有利的情況,我們就能夠用強大的優勢兵力攻擊敵方軍隊的某個從屬部分,並將它包圍起來,予以全殲;或者在不利的戰鬥中使它承受重大的損失。但是,我們的行動必須出敵不意,否則是不可能實現這種意圖的。因為敵人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會心甘情願地投入到這種不利的戰鬥中,而隻會竭盡全力避免這種戰鬥。然而,隻有在夜間進行戰鬥才能達到高強度的出敵不意,除了利用隱蔽地形的極個別情況以外。因此,如果想要實現上述意圖,不但要利用敵軍某一從屬部分在配置方麵的不足,還要盡量選在黑夜,即使是在拂曉開始正式的戰鬥,至少也要在夜間預先做好戰鬥部署。就是這樣展開對敵軍的前哨或者小規模夜襲的,其關鍵在於必須使用優勢兵力,並進行迂回戰術,出其不意地逼迫敵人進行一次不利的戰鬥,使敵人必須遭受極大損失,否則就無法脫身。
被攻擊的部隊越強大,這種攻擊就越困難。因為兵力較大的部隊,有能力運用較多的手段,而在援軍到來之前,他有能力進行較長時間的抵抗。
綜上所述,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將敵人的整個軍隊作為夜間襲擊的對象的,因為,就算沒有外來的援軍,它自身也有足夠的手段可以應付多方麵的攻擊。特別是在現代,任何軍隊在一開始就會對這樣普通的夜襲有所戒備。多方麵攻擊是否可以收到效果,通常不是取決於出敵不意,而是完全取決於其他的條件。我們不想在這裏研究這些條件,而隻想指出:迂回戰術雖然可以收到較大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很大的危險。所以,除了特殊情況之外,要想使用迂回戰術,就必須具備優勢兵力,就像攻擊敵軍的某一從屬部分時一樣。
特別是在漆黑的夜間,包圍或者迂回敵人的一支小部隊,還是比較有效的。因為即使我們所使用的部隊對敵人具有優勢,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軍隊的一個從屬部分。在這種存在巨大危險的賭博中,誰都隻會讓一部分兵力作為賭注,而不會拿整個軍隊作為賭注。此外,為了減少行動存在的危險,軍隊的大部分力量,甚至全部力量,都有能力支援或收容前去冒險的這一個部分兵力。
此外,之所以隻讓一小部分隊伍來進行夜襲,不僅因為它是在冒險,而且還因為在實際行動上存在很大難度。既然夜襲的基礎是出敵不意,那麼夜襲的基本條件就是隱藏自己的行為。小部隊比大部隊更容易隱藏,但是整個軍隊卻很少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夜襲通常隻對敵軍的個別前哨有效;至於對較大的部隊進行夜襲,隻有當它沒有足夠的前哨力量時才能產生效果。例如在霍赫基爾希會戰中,腓特烈大帝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前哨力量才遭受夜間襲擊的。與從屬部分相比,整個軍隊遭到夜襲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現如今,戰爭進行得更加迅速、更加激烈,雙方一直處在決定勝負之前的緊張狀態中,因此,雙方軍隊經常相距很近,而且也沒有設置強大的前哨力量,但在這種時刻,雙方都會提高警惕,並且有很充分的戰鬥準備。與此相反,在以前的戰爭中卻常常有一種習慣,除了相互牽製以外,即使沒有任何其他企圖,雙方軍隊仍然要麵對麵地安營紮寨,相持較長的時間。腓特烈大帝和奧軍在相距很近的時候,也沒有進行炮戰,而是相持了好幾個星期。
然而,在現代戰爭中,已經不再使用這種便於進行夜襲的設營方法了。在現代戰爭中,也不會再攜帶所有的給養和野營必需品,因此在敵我雙方,總是會保持一日行程的距離。如果我們對整個敵方軍隊進行夜襲的問題還想作進一步的考察,那麼可以看出,足以促使進行夜襲的因素是很少的,現歸納如下:
(1)敵人特別大意或者莽撞,但是這種情況不常發生;即使存在這種情況,敵人精神方麵的優勢也能彌補這一缺點。
(2)敵軍驚慌失措,或者我軍精神方麵的優勢能a夠取代指揮。
(3)衝破敵軍優勢兵力的包圍,因為這時一切都依賴於出敵不意,而且隻有衝破重圍才能使我方兵力更好地集合在一起。
(4)敵我雙方兵力懸殊,我方的處境十分艱險,要想取勝隻有冒極大的危險。
在上述情況中,還必須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我們眼前的敵軍沒有任何前衛掩護。
其實,絕大多數的夜間戰鬥會隨著日出而告終,進攻者必須在黑夜中接近敵人並發起進攻,這樣,就能更好地利用敵人的混亂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如果戰鬥要在拂曉才開始進行,而黑夜隻是用來接近敵人,那麼這就不能算作夜間戰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