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不畏危:不害怕危險。意為民眾樂於為君主出生入死而絲毫不畏懼危險。

陰陽:指晝夜、晴雨等不同的氣象變化。

寒署:指寒冷、炎熱等氣溫差異。

時製:指春、夏、秋、冬四季時令的更替。

遠近、險易:遠近,指作戰區域的距離遠近。險易,指地勢的險要或平坦。

廣狹:指作戰地域的廣闊或狹窄。

死生:指地形條件是否利於攻守進退。死,即死地,進退兩難的地域;生,即生地,易攻能守之地。

智、信、仁、勇、嚴:智,智謀才能;信,賞罰有信;仁,愛撫士卒;勇,勇敢果斷;嚴,軍紀嚴明。此句是孫子提出的作為優秀將帥所必須具備的五德。

曲製:有關軍隊的組織、編製、通訊聯絡等具體製度。

官道:指各級將吏的管理製度。

主用:指各類軍需物資的後勤保障製度。主,掌管;用,物資費用。

聞:知道,了解。

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知,知曉,這裏含有深刻了解、確實掌握的意思。此句意思是說,對五事(道、天、地、將、法)有深刻地了解並掌握運用得好,就能勝,掌握得不好,則不勝。

主孰有道:指哪一方國君政治清明,擁有民眾的支持。孰,誰,這裏指哪一方。有道,政治清明。

將孰有能:哪一方的將領更有才能。

天地孰得:哪一方擁有天時、地利。

兵眾孰強:哪一方的兵械鋒利,士卒眾多。兵,此處指的是兵械。

士卒孰練:哪一方的軍隊訓練有素。練,嫻熟。

吾以此知勝負矣:我根據這些情況來分析,即可預知勝負之歸屬了。

將聽吾計:將,作助動詞,讀作“江”(jiāng),表示假設,意為假設,如果。此句意為如果能聽從、采納我的計謀。

用之必勝:之,語助詞,無義。用,實行,即用兵。

去之:去,離開。

計利以聽:計利,計謀有利。聽,聽從,采納。

乃為之勢:乃,於是、就的意思。為,創造、造就。之,虛詞。勢,態勢。此句意思是造成一種積極的軍事態勢。

以佐其外:用來輔佐他對外的軍事活動。佐,輔佐,輔助。

因利而製權:因,根據,憑依。製,決定、采取之意。權,權變,靈活處置之意。意為根據利害關係采取靈活的對策。

兵:用兵打仗。

詭道也:詭詐之術。詭,欺詐,詭詐。道,學說。

能而示之不能:能,有能力,能夠。示,顯示。即言能戰卻裝作不能戰的樣子。此句至“親而離之”的十二條作戰原則,即著名的“詭道十二法”。

用而示之不用:用,用兵。實際要打,卻裝作不想打。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實際要進攻近處,卻裝作要進攻遠處;實際要進攻遠處,卻裝作要進攻近處,致使敵人無法防備。

利而誘之:利,此處作動詞用,貪利的意思。誘,引誘。意為敵人貪利,則以利來引誘,伺機打擊之。

亂而取之:亂,混亂。意謂對處於混亂狀態的敵人,要抓住時機進攻他。

實而備之:實,實力雄厚。指對待實力雄厚之敵,需嚴加防備。

強而避之:麵對強大的敵人,當避其鋒芒,不可硬拚。

怒而撓之:怒,易怒而脾氣暴躁。撓,挑逗、擾亂。言敵人易怒,就設法激怒他,使他喪失理智,臨陣指揮作出錯誤的抉擇,導致失敗。

卑而驕之:卑,小,怯。言敵人卑怯謹慎,應設法使其驕傲自大,然後伺機破之。也有另一種解釋,是說己方主動卑辭示弱,給對方造成錯覺,令其驕傲。

佚而勞之:佚,同“逸”,安逸,自在。勞,作動詞,使之疲勞。此句說敵方安逸,就設法使他疲勞。

親而離之:親,親近;離,離間,分化。此句意為如果敵人內部團結,則設計離間、分化他們。

兵家之勝:兵家,軍事家。勝,奧妙。這句說上述“詭道十二法”乃軍事家指揮若定的奧妙之所在。

不可先傳也:先,預先,事先。傳,傳授,規定。此句意即在戰爭中應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決斷,不能事先呆板地作出規定。

廟算:古代興師作戰之前,通常要在廟堂裏商議謀劃,分析戰爭的利害得失,製定作戰方略。這一作戰準備程序,就叫做“廟算”。

得算多也:意為取得勝利的條件充分、眾多。算,計數用的籌碼。此處引申為取得勝利的條件。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勝利條件具備多者可以獲勝,反之,則無法取勝,更何況未曾具備任何取勝條件?而況,何況。於,至於。

勝負見矣:見,同“現”,顯現。言勝負結果顯而易見。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是軍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