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歐戰全麵爆發(1)(1 / 3)

1.德國入侵波蘭

1939年3月,納粹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很快便將侵略矛頭對準了波蘭。1939年4月,納粹德國製定了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在滅亡捷克斯洛伐克過程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波蘭統治者這時也認識到自己所處的危險處境,便極力在外交上修補籬笆,尋找靠山,以求自保。

1939年3月31日,張伯倫對波蘭的安全單方麵提出保證,4月6日,貝克上校在倫敦同英國簽訂了一項協定,把英國單方麵的擔保改變為一項臨時的互助條約。雙方商定,一俟條件成熟,便簽訂長期條約。

1939年4月中旬,波蘭外長貝克倡議的波蘭與英國的參謀人員會談,並在4月底重申這一要求。5月22日~6月5日,英國代表團訪問華沙,兩國參謀人員會談開始。後來兩國又在倫敦繼續會談。7月下旬,英國海外武裝部隊監察長埃德蒙·艾思賽德上將訪問華沙,與波有關方麵討論軍事形勢,參觀波蘭陸軍和空軍的演習,把兩國參謀人員會談推向高潮。

波蘭同法國早在1921年就簽訂了軍事協定。直至1938年秋天,兩國參謀人員一直根據協定進行經常性接觸。後因波蘭在捷克危機中扮演的角色而使兩國關係變冷。在英國宣布給予保證和法國重申對波蘭的條約義務之後,波蘭采取主動,派陸軍部長卡斯普爾祖斯基和參謀長斯塔希耶維奇訪問巴黎。5月16日,雙方就波蘭代表提出的一項協定草案取得共識。草案規定,如果德國侵略波蘭或威脅波蘭在但澤的重要利益,從而引起波蘭的武裝抵抗,法國武裝部隊將自動地開始行動。如果德國的主要攻擊是針對波蘭的,法國將以其武裝力量的大部分在法國總動員開始後的第2天對德國進行攻擊。但5月19日,法外交部長博內提出,軍事協定應從屬於政治議定書。由於政治議定書直到9月4日才簽定,故戰爭開始時,軍事議定書對雙方都不具約束力。

在凱特爾6月22日簽發的一項命令中稱,希特勒已大體上批準了初步時間表,並指示征召預備役須以秋季演習為幌子。為保密起見,必須停止執行陸軍總司令部自7月中旬起陸續騰空邊境地區醫院的建議。6月24日,凱特爾指示陸軍總司令部擬定完整的奪取維斯瓦河下遊各座橋梁的措施。此前,德國已開始向美國各大公司大量采購各種物資。到8月下旬開始,德國的軍事首腦們已開始全力進行在東麵消滅波蘭,在西南防備英法的準備工作。

8月15日,陸軍總司令部已計劃好遷移到柏林東麵的佐森,海軍的袖珍戰鬥艦斯比伯爵號和德意誌號及21艘潛艇已準備好開赴大西洋防區。為充實西線部隊,有25萬人被征召入伍。同時,對鐵路部門發出了動員令。

8月19日,德國海軍接到了出發的命令。21艘潛艇開始進入不列顛群島以北和西北的陣地,斯比伯爵號開赴巴西沿岸海麵,德意誌號進駐北大西洋可切斷英國海上航路的陣地。8月25日,已駛入但澤港作為期兩天訪問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號戰列艦到30日仍停留在那裏,並已停泊到靠近威斯特帕萊脫的一個地方(該艦的火炮可從這裏一直打到希拉半島)。

8月25日以前,德國外交部已通知駐在波蘭、英國和法國的大使館和領事館,叫他們要求德國公民盡快離境。

8月27日,德國政府宣布,食品、肥皂、鞋、紡織品和煤,從第二天起實行配給。

8月30日,德國設立了一個由戈林任主席,由戈林、凱特爾、赫斯、弗裏克、豐克和拉默斯組成的常設的內閣國防委員會。

在進行夏季大演習的幌子下,德軍在7月份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從而使大量按戰時編製補滿人員的基幹軍隊,在不宣布動員的情況下調至預定集中地域或戰略展開地區。借口參加慶祝坦嫩貝格會戰25周年,德國軍隊開進了東普魯士。一些部隊詭稱進行“掩體作業”,進入波美拉尼亞和西裏西亞。裝甲師、輕步兵師和摩托化師,則開往德國中部進行“秋季大演習”,以便在入侵波蘭之前能在最短時間內進入集中地域。到8月25日前,預定用來進攻波蘭和沒有參加這些“大演習”的部隊,已得到充分動員,被調到了戰略展開地區。8月25日,陸軍已做好入侵準備。

麵對納粹德國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波蘭並未采取任何有效的自衛措施。3月份起,波蘭雖然開始製定對付德國入侵的“西方計劃”,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生怕刺激德國,給德國造成入侵的口實,在戰爭準備方麵一直縮手縮腳。8月23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德波關係更形緊張,這才引起波蘭領導人的嚴重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