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規模充分反映了美國巨大的工業潛力。太平洋戰爭之初,美國就決定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標準設計方案進行批量生產,從而使造船廠能夠采用流水線作業。
此外,在諸如鋼型和鋼板、艦上設備、機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麵也都實行了高度標準化。高射武器的生產幾乎全部集中在製造127毫米炮、“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由此,該級航母的建造周期極大地縮短了,有幾艘隻用了14-16個月便建成服役。
性能數據
性能與武備
標準排水量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長(全長)265.79米,飛行甲板長262.13米;艦寬28.35米,飛行甲板寬29.26米;平均吃水7米。機庫長174米、寬21米、高5.4米。
推進裝置:8台鍋爐,4部齒輪傳動式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5萬軸馬力,4軸,航速32.7節。燃料載量6300噸,續航力15000海裏/15節。
水線裝甲帶厚63毫米-101毫米,炮塔裝甲厚127毫米,炮塔底座裝甲厚28毫米,飛行甲板裝甲38毫米,機庫甲板裝甲厚76毫米,主甲板裝甲厚為38毫米。
武備:12門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用以對付遠距離目標。高射炮數量,在整個戰爭期間變動較大,各艦不一。
第一批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成時,每艦裝有8座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門;並裝有46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戰爭後期,埃塞克斯級上的40毫米“博幅斯”高炮增至68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至55門。
艦載機
最初時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航空大隊由以下中隊組成:兩個戰鬥機中隊(36架)、一個偵察轟炸機中隊(18架);一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8架)、一個魚雷轟炸機中隊(18架)、一架擔任聯絡任務的俯衝轟炸機,共計91架飛機;另有9架備用(戰鬥機、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各3架)。
隨著雷達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對偵察機的需要日益減少,於是到1944年偵察轟炸機中隊和俯衝轟炸機中隊合並,共計24架俯衝轟炸機,原先12架偵察轟炸機的空額則由戰鬥機替補,總數仍為91架。
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航空大隊包括:一個戰鬥機中隊(36-37架)、一個戰鬥轟炸機中隊(36-37架)、一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5架)和1個魚雷機中隊(15架),總計103架飛機。
彈藥
初期,每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上的彈藥載量為:平均每門40毫米炮各彈800發,每門20毫米炮備彈為4076發,彈藥總重47噸,為定編艦載機重的50%。
後來,為了增加航母的幹舷和穩性,美國艦船局嚴格規定了每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彈藥載量:每門40毫米炮為500發,每門20毫米炮為1420發。
編製人數
戰爭期間,隨著飛行員、地勤人員和炮手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上的住艙十分擁擠。到1945年,其標準編製員額比設計預定的人數多50%,總計3442人,其中軍官382人,士兵3060人。
戰爭經曆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建成後相繼投入了太平洋戰爭,從1942年12月到1944年1月間8艘新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編入美國太平洋艦隊。它們組成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與“企業”號、“薩拉托加”號及獨立級航空母艦一道,向日本艦隊發起了攻勢。
在1944年6月的馬裏亞納海戰和同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搭載的艦載機先後擊沉了日本“飛鷹”號、“千代田”號、“千歲”號、“瑞鳳”號、“瑞鶴”號航空母艦和“武藏”號戰列艦。
1945年,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擊沉了“海鷹”號航母和“榛名”號、“伊勢”號、“日向”號、“大和”號戰列艦。同時,還擊沉了若幹其他艦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