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由
傳說漢武帝時代,有個名叫東方朔的人,雖然個子很矮,但卻足智多謀,風趣滑稽。他因常在漢武帝麵前逗樂,很得漢武帝喜愛,漢武帝特許他可以隨便進出宮門。
一年臘月,大雪紛紛揚揚連下數日,漢武帝想看看寒雪中的臘梅,便叫東方朔去禦花園折梅,東方朔剛到園門口,隻見花園裏有一個宮女正淚流滿麵地要投井,東方朔急忙上前攔救,打聽宮女投井的原因。宮女平時就常聽人說東方朔心地善良,經常在漢武帝麵前為別人說情,便將心事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
原來,這位宮女叫元宵,家住在長安西北的山上,家裏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妹妹,在家時,一家人相依為命,恩愛萬分,可自從被選進宮後,便難與父母相見。這幾天,又大雪彌漫,父母將更難度光陰。“想我生不能在父母麵前盡孝,倒不如死了好。”
東方朔聽完元宵的敘述,安慰了她一陣,告訴她已有妙計讓她與父母團聚,元宵聽說有了妙計,破涕為笑,離開了禦花園。
第二天,東方朔來到西北山上的元宵家,對元宵的父母和小妹如此這般地交代一番,然後便來到長安大街算卦。不一會兒,就有一大批人圍上來算卦,但奇怪的是,他們所占所求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封條簽語。一時人們以為是神仙下凡,紛紛尋求解脫的辦法。東方朔抬頭望望天空,神秘兮兮地對他們說:“我見你們心地善良,便違抗天命來救你們。正月十三火神君要來長安察看,你們可到城西北十裏的大道口等候,到了未時,你們會看到一個騎粉色銀驢、穿一身紅衣服的姑娘向你們走來,她就是奉旨火燒長安的火神君,見她到來,你們要攔路哭求,讓她生憐憫之心,這樣全城或可得救,切記!切記!!”
人們信以為真,親朋鄰裏互相串聯,不久就傳遍了全城。正月十三,長安西北十裏的大路口人山人海,到了未時,西北方向果然有一個騎粉色銀驢的紅衣姑娘向長安城走來,人們驚恐萬分,紛紛下跪哭求,一時哭聲驚天動地,紅衣姑娘望著黑壓壓的人群,也淚如雨下,泣不成聲地對他們說:“我本是領旨來火燒長安的,玉帝還要站在南天門上觀看,現見你們一片誠心,為使你們免遭苦難,我把偈語給你們,你們把它獻給當今的天子,讓他想想辦法。”說罷,賜給驢前一位老者一張紅帖,然後掉驢回身,揚長而去。
老人望著姑娘遠去,然後拿著紅帖,來到長安,跪在午門,要獻紅帖。漢武帝立即傳老者進殿。老者雙手遞上紅帖,並將所見所聞複述一遍。漢武帝心想,會有此等怪事,便將紅帖打開,隻見紅帖上有四句偈語: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
漢武帝看罷仍然不信,再傳人上殿旺實,一連傳了幾十人,都說是親眼所見。漢武帝這才相信是天意,便急忙招東方朔商量對策。東方朔聽說天意要火燒長安,也驚恐萬分,滴滴汗珠不斷從額頭沁出,不停地來回踱步。然後似有所悟,對漢武帝說:“聽說火神君最喜歡吃湯元,你不是經常誇宮中的元宵做的湯元好吃嗎?您可命元宵在正月十五晚上做湯元在宮中上供,傳諭京城百姓家家產戶做湯元在家裏上供,讓火神君吃了人家的嘴軟。傳諭京城臣民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戶戶都掛上紅燈,燃放爆竹,好像滿城大火,必能騙過在南天門觀望的玉皇大帝。傳諭城外的臣民,正月十五晚上進城觀燈,萬歲、妃子、宮娥、彩女都出宮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避難。”
漢武帝聽罷,轉憂為喜,立即傳旨臣民按東方朔的話去做。正月十五傍晚,長安城裏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爆竹連天,武帝脫下龍袍,與娘娘、貴妃、宮娥、彩女、近臣一起來到城中,與臣民們一起觀燈。城外的人也湧進城裏,元宵的妹妹乘機領著父母來觀燈,一邊走一邊看,當她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立即眉飛色舞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聽到喊聲,立即來到父母跟前,一家人終於得以團聚。
鬧了一夜的燈火,長安城平安無事,漢武帝非常高興,認為是東方朔的謀略起了作用。第二年為了防止再發生這種事,他照樣讓人們正月十五做湯元供奉火神君,全城照樣掛燈放爆竹,元宵也借此得以與家人團聚。因正月十五上供的湯元元宵做得最好,人們就把湯元叫元宵,又因正月十五掛燈放爆竹是為了讓元宵與家人團聚,所以把這一天叫元宵節。
龍頭節的來由